记者 刘冬梅 摄影 姚文生
中小学校刚刚开学,有些孩子已经感到度日如年,各大医院心理门诊几乎每日都要接诊诸如“开学恐惧症”等心理问题的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其实开学恐惧症只是儿童心理问题很小的一个方面。目前儿童心理问题发病率为12%左右,不少孩子的心灵过早承受了与年龄不相适应的压力,以各种心理疾患表现出来。
个案点击
11岁少年忧虑挣大钱
这是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神卫生与医学心理教研室教授李合群主任医师前不久亲历的一幕:11岁的小洲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就诊,父母说他过去很胆小,学习也不太好,最近不知为什么脾气变了,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甚至“管教”家长,在学校里也惹是生非。
李合群试图走近小洲的内心世界,开始时小洲很不配合,问他什么都不吭声。李合群请他的父母先回避,然后找些轻松话题和小洲聊天。渐渐地小洲不再抵触心理医生,他告诉李合群,他的爸妈经常吵架,过去父母一吵架他就躲到角落里,在学校里也是能躲事儿就躲事儿,一副很胆小的样子。前一段时间爸妈吵架很凶,还几次提到离婚,他非常害怕和担心,觉得这样任由他们“胡闹”不行,自己必须要成为家庭的焦点,让爸妈都关注他,没时间去闹离婚。于是,他经常找茬儿发脾气,觉得爸妈哪做得“不对”要管上一管,在同学中间也变“横”了,好几次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请家长。
在交谈中,小洲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他说自己学习不太好,将来挣不到钱怎么办,爸妈因为钱的问题经常吵架,自己将来挣不到钱,爸妈肯定也会很讨厌自己。听了小洲的话,李合群感到很震惊。一个小学5年级的学生,居然已经忧虑到这么长远而现实的问题,实在太超乎他的年龄。小洲性格的一反常态,其实是焦虑情绪的一种表现,而这种焦虑,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难以承载的心理压力。门诊调查发现,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子女出现行为问题的比率较高,说明家庭成员间的紧张关系会使子女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
专家解析
儿童世界过于成人化
上海市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接近一半的人超过了心理健康警戒线。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达21%至32%,14至16岁儿童抑郁症患病率高达4.7%,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对此李合群认为,大城市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相近的。一方面,城市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些家庭教育表现出急功近利,破坏了儿童内在的学习动力,抵制了儿童正常人格发展,造成大量的身心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对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即开始灌输不考上好学校将来没出路的“理论”,使学习不基于兴趣而成为一种功利。孩子面对的观念和要求趋于成人化,而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决定了他们在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之时无从化解。年纪较小的孩子面对压力时,不知道怎样倾诉。他们受到言语、知识和应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即使感觉到难受和痛苦也不会表达。但是,他们不诉苦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心理问题。
孩子承受不了压力时有哪些表现呢?四类讯号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1、以哭闹来表现情绪上的失调,也可能睡不安宁和时常感到害怕。
2、行为上突然改变。父母可能发现孩子突然爱讲谎话,坐立不安,常打碎杯子碗碟,甚至有意破坏家里的用具。他们也会偷东西,有的则出现暴力倾向,动不动就打同龄人或比自己小的孩子。
3、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差,爱胡思乱想。 4、有的孩子会有心跳、口干、手颤抖、不断眨眼和肌肉抽搐等躯体反应。
当孩子出现上述反应时,家长往往会产生很多误解,如打碎东西和讲谎话等,家长可能简单地看成是孩子顽皮捣蛋。于是,不少家长便会以打骂来教训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会使孩子的心理问题更趋严重。
观点·声音
从幼儿园开始减压
医大总医院、环湖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张勉指出,除了学习,孩子们都有爱玩的天性。在玩耍中,他们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这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怕影响学习限制孩子玩耍,使孩子的世界过于单一,这违背了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易形成两类性格的孩子:一类孩子压抑天性,变得内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创造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另一类较倔强的孩子则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性格,以离家出走甚至声称寻死来威胁家长达到目的。
张勉说,孩子的学习压力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大班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已经带有竞争的成分。有的才几岁的小孩就学习跳交际舞,参加比赛,这样过早的参与成人化的竞争,不利于孩子正常的身心发育。实际上,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更多的针对孩子的特点开展活动,譬如排练儿童剧,这样的形式现在已经很少见。参与儿童剧,对于儿童的集体意识和认知世界是非常有益的。而对于竞争意识的培养,则不应该是幼儿园应该做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责任,更应该是启发心智,培养孩子对文化知识的兴趣。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边是物质上的“溺爱”加父母过高期许的重压,一边是从小缺少姐妹兄弟交流,相当一部分儿童心理都很脆弱。对此,家长要注意别把孩子当作成人来过高要求,并在家庭内部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掌握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时为孩子“降压”。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生活习惯改变等异常行为,那就要考虑孩子的学习生活压力状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予以高度注意。
健康视点
除了学习,孩子们都有爱玩的天性。在玩耍中,他们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这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