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花10万元建“爱心书屋”
10年4万人次免费看书 爱心人士慕名赶来捐赠
记者 周和平
“用自己打工挣的血汗钱支撑起爱心书屋,为农民提供免费学习的平台,真的令人感动!”日前,在宁乡县西陲之地沙田乡沙田村,一群从省城长沙慕名而来的爱心人士握着村民姜寿云的手激动地说。他们当场给“爱心书屋”捐赠了一批科普书籍和书包。
10年前,姜寿云四处收集书籍,在村里建起了一座“爱心书屋”。如今,他的书屋名扬全国,曾被农业部授予“农民科技书屋”。
农民建起科技书屋
摆放整齐的图书、几排书桌、一台电脑,这就是姜寿云的爱心书屋。10年来,姜寿云为此共投入近10万元。如今,爱心书屋拥有各种图书近万册,书屋被市文明办授予“未成年人活动室”,姜寿云也被团县委评为“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
“10年前,我在长沙建筑工地打工时,经常去书店看书,当时常想起老家的村民因读书少而吃了不少苦头的事,我就萌生了在村里建图书室的念头。”姜寿云说。
姜寿云欲建书屋的想法得到了各方支持。“1997年8月,县图书馆捐赠了600册图书。”他说,后来他还在长沙各大高校收集了1000多册图书。1997年国庆节前夕,姜寿云的“农民文化科技书屋”正式建立,面向村民免费开放。自己外出打工时,他便将书屋交给父母亲打理。
深夜走20公里路挑书回家
2001年6月的一天,姜寿云获悉中南大学团委愿意捐赠一批书,便急忙从工地赶往学校。然而,当他赶到中南大学时已过中午12时,工作人员已下班。他只好在外面等,又累又饿的他不敢买东西吃,因为身上总共只有30多元钱,于是,他就在学校石板凳上躺了3个小时。
当他拿着中南大学捐赠的4箱书坐车回到宁乡时,已是晚上10时,没有车去沙田村了,他只好挑着4箱书走路回家。20多公里的路,100多公斤重的书,他整整走了5个小时,回到家时已是凌晨3时,脚上也起了不少血疱。
10年4万人次光顾书屋
“书屋开张不久,我就跑来了,看了不少科普书,掌握了一些技术。去年,我家的凉薯最大的一个有10.2公斤,今年一树梨子就摘了50多公斤。”家住双溪村的黄立章说,几年前他退休后,在家搞起了种植,常来爱心书屋看书,对书屋感激不已。像老黄这样的读者,十里八乡还有不少。据初略估算,至今已有4万多人次光顾他的书屋,他们把学到的知识都用到了养殖或种植生产中。
姜寿云痴迷书屋,直到前年,30多岁的他才结婚成家。部分村民不理解他,甚至连父母称他是“傻瓜”。然而,姜寿云并不在乎,他依然热衷于他的爱心书屋,有时他还上门为村民们指导种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