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9月16日电 (记者王薇)由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长江沿江10省市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17家单位共同发起,农业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今天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上海市市长韩正、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舒惠国等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关院士,有关国际组织代表,沿江各省市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养护生物资源,共建和谐长江”。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致辞中指出,保护好长江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保持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次论坛旨在构筑一个交流、研究、协调与合作的平台,研究长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统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长江生态和生物资源,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需要国际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长江流域占全国近1/5的国土面积,1/3人口,集中了全国40%的经济总量。同时,长江水系支流众多、湖泊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有许多特有、珍稀鱼类。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长江流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问题,其中生物多样性锐减就是一个典型信号。“水中活化石”中华鲟,“长江女神”白鳍豚,江豚,“淡水鱼之王”白鲟,“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鲀的数量都在急剧下降,有的已经濒临灭绝,长江水生生物链中各个物种的资源状况呈现全面衰退的趋势。
分析长江生物资源衰退的原因,不外乎水体污染、水工建设、酷渔滥捕、江湖阻隔几个方面,也就说明长江生物资源养护,涉及农业、水利、交通等多个部门和流域内10个省市政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退田还湖、禁渔、增殖放流、流域限批等措施,部分修复了长江的生态环境,但长江生物多样性急剧衰退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在今天的论坛上指出,长江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水生生物保护需要打破条块分割,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多元投入,最大限度地保持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
论坛上,代表们就落实“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科学发展理念,建立养护长江生物资源的部门与地区间合作机制等问题达成共识,论坛的17家发起单位还共同发表了《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上海宣言》,有关院士还联合签名向社会发布倡议书,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参与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为建设和谐长江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