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太湖蓝藻、洞庭鼠灾敲响长江生态警钟 资料图片:在无锡太湖十八湾水域,工作人员用水泥船打捞蓝藻。记者汪晓东/摄
新华网上海9月16日电(记者李桃、杨金志)农业部副部长牛盾16日在上海表示,目前长江各物种资源正处于急剧衰退中,今年太湖蓝藻的暴发,洞庭湖鼠灾的出现,敲响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养护长江生物资源迫在眉睫。
首届“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16日在上海举行。牛盾在论坛上代表农业部发言表示,长江是生物基因的宝库,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正呈现出急剧衰减的趋势,不少物种濒临灭绝。例如,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鳍豚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淡水鱼之王”白鲟已经难觅其踪迹;闻名遐迩的长江鲥鱼绝迹多年;“水中活化石”中华鲟数量急剧下降,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2004年至2006年,长江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年平均鱼苗发生量仅为2003年前平均值的10%。
7月10日,工作人员在展示捕捉到的东方田鼠。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新华社记者龙弘涛摄
2006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牛盾说,此举充分表明国家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决心和信心,必将对我国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的方针,携手养护长江生物资源。近几年来,农业部联合各有关部门和沿江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取缔非法捕捞等,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牛盾表示,各相关部门要共同倡导和落实“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科学发展理念,建立养护长江生物资源的部门与地区间的合作机制,构建救护快速反应体系,对白暨豚、白鲟等濒危物种,实施专项救护行动或采取迁地保护措施。“要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守法、全民参与、国际支持的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良好格局。”他说。
新华网杭州7月23日电(记者岳德亮)浙江省气象部门说,江苏和浙江气象部门在太湖建立的第一个自动化水温监测仪近日已安装调试成功。浙江省湖州市气象局表示,水温监测仪的运行,开创了太湖水温监测的先河。今后,气象部门将利用水温监测仪提供的实时数据,开展蓝藻生长蔓延气象条件分析与蓝藻灾害预警预测技术研究。
“这次太湖蓝藻事件给江苏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在7日召开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表示,人们不仅对江苏发展模式产生质疑,苏锡常全面小康的成果也被颠覆了,苏锡常没有一个城市算是全面小康的,现在就要开始补课。
湖南省环保局副局长王会龙今天说,今年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大发生与洞庭湖生态环境是否恶化没有直接关系。该局认为目前洞庭湖整体生态环境是良好的,“最近几年人们观测到每年到洞庭湖来越冬的候鸟不断增加、江豚重现江湖,就是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恢复和改善最好的证明。”
阳光明晃晃地倾倒在大通湖的粼粼波光上,恍若撒了一湖碎金。微风轻拂过湖畔的防鼠墙,草叶随风摇摆,刚刚过去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人鼠大战似乎已了无痕迹。但只要跳下大堤,走近湖水,冷不防就会出现一个已经溃烂的棕黄色的鼠尸,腐臭味令人恶心欲呕。记者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承诺自己负责人身安全,乘坐木船进入湖区,发现了爬在树上密密麻麻的老鼠。“可能有2/3的老鼠还在湖里。”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