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银川9月16日电 (记者杜峻晓)“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满地跑,沙丘比房高。”这是宁夏遭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盐池县以前生态状况的写照。如今,沙害在该县已得到有效治理,沙化最严重的北部地区实现了沙漠化逆转。
盐池县的变化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大防沙治沙力度、有效遏制生态恶化趋势的缩影。
为防沙治沙,宁夏先后投资40多亿元,建成了宁夏扶贫扬黄等大型水利工程,新建沙漠绿洲20多万公顷,搬迁移民20多万人,并于2003年5月在全国率先实施封牧禁育,使林草植被较快恢复,草原生态得到改善。
为充分调动防沙治沙者的积极性,宁夏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草原承包到户,并将拍卖、租赁承包以及无偿划拨宜林沙荒地治理开发的使用年限放宽到30年至50年,流动半流动沙地延长到70年,允许继承、转让和抵押,并在税收、信贷、贴息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
在防沙治沙中,宁夏积极探索和创新生态建设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沙化治理。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职工艰苦奋斗2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累计治沙造林40多万亩,成功地实现了人进沙退。中冶美利纸业集团经过7年奋战,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完成治沙造林50多万亩,让沙漠后退了10多公里,使30多万亩农田得到保护。目前,宁夏治沙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个体造林治沙户14.7万户,涌现出王有德等一批常年坚持防沙治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全国治沙劳模。
依靠科技作支撑,宁夏的防沙治沙水平不断提高。宁夏在引黄、扬黄灌区腹地应用了“一水、二林、三田”办法,发展节水高效经济作物,营造沙漠绿洲;在干旱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实行生物固沙造林技术;在平铺沙地重点保持中草药资源,加快甘草、麻黄、肉苁蓉等人工种植,目前已种植2.7万公顷。与此同时,宁夏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立地类型,采取封育造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农林牧相结合,旱治与水治相结合,农牧民脱贫致富与生态条件改善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加快了防沙治沙进度。
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宁夏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转变。
发动群众科学治沙(短评)
在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的宁夏,防沙治沙难度之大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宁夏回族自治区之所以能由沙逼人退变为人进沙退,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动群众科学治沙。
宁夏率先在全国实施禁牧封育时,首先取得群众支持。虽然宁夏农民祖祖辈辈习惯了羊只放养,但他们克服困难,把羊只关进圈里;防沙治沙需要移民搬迁时,宁夏农民响应号召,离开生活了几代的故土。他们身上,体现出为防沙治沙而甘愿奉献的可贵品质。
防沙治沙需要科学的决策和科学的治理手段。在这些方面,宁夏都做出了富于成效的探索。当一批先行者在防沙治沙中闯出一条条成功之路后,各地积极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措施。数十万群众在沙地里扎草方格,种植沙生植物……昔日沙化土地变成良田,不仅改善了生态,还增加了收入。
实践证明,科学的决策和机制是调动群众防沙治沙积极性的前提,而科学的手段则是治理沙害的根本途径。要打赢持久的防沙治沙之战,需要把更多的群众发动起来,不断创新推广科学手段和治沙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