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举行
图为第二届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会场 本报记者 王建军摄
本报无锡9月16日电 记者蒋德丁国锋历时两天的第二届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今天结束。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希望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往深度拓展,向高度攀登,创出品牌,做大做强,为无锡的进一步发展振兴提供理论成果和智力支持。”
去年9月创立的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已成为法治无锡建设的一项重点。
今年年初,无锡有关部门就把举办第二届论坛作为全年法治建设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筹划,确定了本届论坛的主题“诚信与法治”。
刘飏在致辞中指出,诚信是一种约束人们自觉规范行为的社会道德,而法治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就是国家的诚信。因为立法是制定规则的,是国家的庄严承诺;执法是对诚信的维护;司法是对诚信的救济。诚信始于对法治的信仰,对司法的信赖,因此实行法治的进程实质就是建设国家诚信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共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论坛上讲了话。他指出,多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把法治导向作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首要导向之一,把依法治市作为富裕无锡、活力无锡、绿色无锡、文明无锡、法治无锡、平安无锡“六个无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不断深化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他表示,围绕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法治城市的奋斗目标,无锡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为法治无锡建设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力度,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两大重点工作;推进法治建设“实事工程”,让群众切身感受法治无锡建设的实际效果;扎实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激活法治无锡建设的各个细胞;大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城市法治化进程提供强大动力,以及坚持统一领导协调推进,不断强化法治建设的组织保障。
法制日报社社长贾京平也在论坛上讲了话。他认为,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根本。于个人,它是做人的最为重要的品德;于社会,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于政府,它是一项基本的政治道德。政府的诚信与否不是简单的民间信用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信用问题,是一个法治政府标准问题,是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他说,去年我们和无锡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了以“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第二届中国·无锡“法治建设”论坛今天又如期举行,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无锡市委市政府有步骤地扎实推进“法治无锡”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他认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普遍共识,建立人人关注法治建设、人人参与法治建设的浓烈氛围,才能有力促进法治社会的实现。
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朱华仁专程到会祝贺。他在介绍了开展“法治江苏”建设情况后指出,建设法治无锡是江苏在区域法治建设进程中的进一步深化。无锡市委、市政府每年举办一次法治建设专题论坛,不断深化法治无锡的理论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探索精神。
本报总编辑雷晓路、中共无锡市委副书记周解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戴解平出席了论坛。
据会议主持者介绍,这次论坛论文的征集,采取特约征集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除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撰写论文外,论坛还通过法制日报、无锡日报等新闻媒体刊发征集启事,广泛征集论文。据统计,本届论坛共征集论文278篇,作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既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也有机关干部、普通市民,甚至农民工(新市民)。这些论文围绕诚信理念研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诚信建设与法治建设、诚信建设与和谐社会、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司法以及新市民诚信建设等专题分别进行了积极探讨,其中80篇论文经专家组评审,进入论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