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李江涛)北京理工大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对本科毕业生开展德育答辩,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北理工学生工作部部长刘明奇告诉记者,从2003届毕业生开始,每逢离校前夕,毕业生都要进行两个答辩,即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和德育答辩。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北理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宾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之际,学生们需要有一个平台和契机,把自己大学生涯的经历和感悟系统、认真地予以回顾和审视,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德育答辩就是要提供这么一个宝贵机会,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仅可有效地疏导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更能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得到洗礼和升华。
德育答辩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记者在德育答辩现场看到,学生们运用图片、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形象地回顾自己的大学时光,他们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幻灯片和光盘也成了相互馈赠的珍贵礼物。
德育答辩方式受到了毕业生和老师们的好评。化工与环境学院毕业生张玮琦说:“参加德育答辩会,没想到完全是由我们自己讲述、自己发挥,没想到会上能将自己平时没法说出来的话讲出来。班上有个同学与另一个同学闹矛盾一直互不搭理,在答辩会上他主动向那个同学诚挚地说了声对不起,一笑泯恩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牛传欣说:“德育答辩是一次对四年人生的回顾,回顾的过程和留下的文字给自己以反思、给学校以纪念、更给后人以启迪。德育答辩的所说所想我会珍藏一生。”
毕业生李旭辉在答辩结束后说:“在离校前夕,我们能有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对于毕业后的打算,老师们不仅分析了我的优缺点,还给我不少中肯的建议。这种交流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让我有了进步的动力。”
参加答辩委员会的化工系梁昭锋老师说:“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逐渐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地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基础则是对自己有理性深刻的认识。德育答辩正是给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参与答辩的有关专家指出,德育答辩现场的气氛热烈、融洽,这是在学位论文答辩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评审老师对学生个人总结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争议进行说明和纠正,达到了引导教育的目的。与其说是答辩,不如说是专门为欢送毕业生而量身打造的一次毕业前的盛大聚会。德育答辩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次新尝试。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有一次理性深刻的自省,对他们的成长成熟无疑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