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布什的大脑”

  来源:观察与思考

  “布什的大脑”

  首席军师卡尔•罗夫辞官

  ■观察记者 储昭根

  罗夫创造了美国选举史上的神话。据2004年11月的《大西洋月刊》文章估计,他41次参与州、国会议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竞选,罗夫的候选人赢得了其中34场比赛。

究竟罗夫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他如此神奇呢?同时,罗夫的离去也掀起了他的政治遗产的争论。他真的是“布什的大脑”,或只是个经验丰富的策士?还是在他的同代人中最具手腕的政治家?或者说他既邪恶又无能?邪恶是因为他力推政治上的两党分裂,无能是因为他策划了一个失败的任期?又是什么原因让罗夫离开自己“相恋”34年的政治情人布什呢?

  罗夫的把戏

  罗夫的第一招是抹黑。罗夫最擅长的就是抓住竞选对手的弱点,造谣批评、穷追猛打、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直到把对手的名声彻底搞臭。他的抹黑与心狠手辣的能力很明显是从他从政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早在1970年他还是毛头小伙时,就假称是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者,从伊利诺斯财政部长民主党候选人迪克逊的办公室偷了印有笺头的空白信纸。然后他将之做成请柬在摇滚音乐会、免费供餐处和大街上广为散发,宣称在位于芝加哥的民主党总部向选民提供“免费啤酒、免费食物、漂亮的姑娘和免费的快乐时光”。这些人一拥而入让迪克逊尴尬不已。虽然迪克逊最后还是赢了,但罗夫却由此在政坛崭露头角。1986年,克莱门茨决定再次竞选州长时,就在两位竞选人的电视辩论开始前约3个小时,民间安全专家在罗夫的办公室里找到了一个窃听器。结果,对方人气急降,克莱门茨顺利地登上了州长的宝座。但后来的司法调查显示,这个窃听器很可能是共和党人自己装上去的。同样在1994年,罗夫在帮布什竞选州长的时候,选民不断接到电话,被告知民主党的女候选人安•理查兹(Ann Richards)是一个同性恋并公开批评她“委任宣称同性恋的活动家”到州政府工作。2000 年共和党候选人提名,当罗夫的候选人布什面临来自共和党内的参议员麦凯恩的挑战时,竞选事态突然变得下流了—在教堂停车场的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的小传单暗示,麦凯恩是一个黑人私生子的父亲。当麦凯恩愤怒地对这种污蔑作出反应后,围绕他的流言蜚语又说,由于他作为战俘在越南被关了5年,不知怎么他在心理上不稳定。2004年夏天,有一群越战老兵站出来指责克里说谎,说他造假赢得了勋章。在大选投票日当天,更是谣言满天飞,有指称说民主党选民受到恐吓,如果前去投票就会因为没有交清停车费而被逮捕。在密执安州甚至有报道说电脑投票会鼓励选民投票给赞成同性恋结婚的克里。这样,两个最有名的越战英雄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暗杀”掉了。

  批评者说,由卡尔•罗夫控制的竞选运动往往遵循一个模式。首先是信息定义—罗夫的候选人采用一种范围狭隘的信息,同时不断重复这种信息。接着,一场窃窃私语的抹黑运动开始了—这种窃窃私语暗示,在对手的过去隐藏着某种见不得人的污点。在抹黑运动之后是起反作用的辩驳—对手被卷人这趟浑水,作出寻求把抹黑运动归咎于罗夫及其候选人的反应,从而只是使人们更关注抹黑运动,而不关注对手本人的信息。此时,罗夫的候选人谴责抹黑运动,并呼吁就他所选择的范围狭隘的选举论题进行辩论。罗夫的批评者说,到这时,他的对手已丧失时间、动力以及对争论议题的控制。

  对此,美国国内也议论纷纷。有人评论道:“罗夫狡猾得像狐狸,发起攻击时像刺猬。”有人甚至认为罗夫这个人对美国简直是一种威胁。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曾把罗夫称为“美国的戈培尔”,主要就是批评他的这种“肮脏的竞选手法”。但是罗夫策划得很巧妙,能“杀人”于无形之中,又不露任何痕迹。此举令他的对手们又恨又怕。事实上,尽管罗夫承受了许多攻击,但没有什么能证实他的卑劣手段。因此,一个前共和党总统竞选运动顾问在为罗夫辩护时说,他与卑鄙手段的联系只是使他“被烤焦,从未被焚毁”。对于自己的种种伎俩,罗夫常常置之一笑,他曾说:“尽管华盛顿人口很多,但它仍是一个易出谣言的小镇。如果你总想着更正别人说你的话,那你就不用做事了。”

  罗夫的第二招是“针对性动员”。 罗夫最大的贡献,就是在空中电波所主导的大众传媒时代建立一种面对面式的地面政治操作系统。在他看来,大众传媒中的政治广告已经饱和,地毯式轰炸的宣传攻势已经使选民疲劳,大家不相信广告,不相信媒体。但选民还相信自己的邻居,还关心许多政治问题。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方式被调动起来。

  罗夫对这些精密的选民信息有超人的把握能力。如果你对他说得州西部某县很保守,他可以马上反驳,并且把那个县内几个选举区的历史、投票倾向进行一项一项地分析。他的脑子里就装着这么一个高精度的政治地图。有人说如果你想知道哪里有个有利可图的新选举区可以开发,只有问罗夫。得州的最高法官菲利普斯竞选时,罗夫能够很精确地告诉他:需要多少选票,到哪里拉这些票,为拉这些票需要多少钱,到哪里去募捐,募来的钱怎么个花法。

  罗夫对细节的掌握来自他本人的专长:直接邮递(direct mail)。罗夫在1981年辞掉公职,开了一个直接邮寄公司—卡尔•罗夫公司(Karl Rove&Compfunction)。在2002年和2004年,筹款活动的进行就像一封连锁信件—个人为竞选运动征募的捐款人越多,所获得的报酬也越多。对选民的筛选和分类不仅根据邮政编码,而且根据经济状况、休闲兴趣和宗教参与—几乎就像一个目标针对大众市场的直接邮递公司。而且,发送的信息经过修订,以适应构成美国选民的不同的、有时是彼此冲突的邮寄名录的需要。这种直接邮寄业务,与一般的传媒有本质的不同。大众传媒就像“广播”(broadcasting)这个词所指示的那样,是大范围地传送资讯,其力量在于地毯式信息轰炸,并不区别具体的目标。直接邮寄则是“窄播”(narrowcasting),是高精度的信息轰炸。在这样的信息轰炸中,你明确知道信息接收者想要什么。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明,使掌握选民个人的信息,如年龄、性别、种族、收入、家庭、所属俱乐部、消费习惯等等,变得更加容易。通过长期的民意调查和数据分析,他能够探测到可能出现的趋势,检测到在新闻舆论中人口统计学变化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分析出具体选民的政治取向。有人因此说罗夫有能力在政治大河中的第一滴水改变流向之前,就知道整个河流的流程。

  在罗夫的指导下,竞选成为“微观目标对准”民主党人的运动。共和党官员亲自进入,或者通过电话进入民主党的选区,确定容易改投共和党票的人选。用直接邮寄的办法,等于偷偷告诉一部分被锁定的选民:“我站在你们这一边。到时候出来投我的票!”所谓克里上台就会禁《圣经》这样的谣言,就是用这种方式在被锁定的“目标选民”中传播,不仅十分有煽动性,而且不容易引起巨大的反弹。

  罗夫用21世纪的技术手段,试图达到19世纪的老式政治目标:政治家要和选民建立面对面的关系。为此,他组织了“72小时专责小组”,登记选民,动员志愿人员,在选举日让自己的嫡系把选民带到投票站。一句话,不管大众传媒如何发达,他的地面部队一定要督促每一个共和党的选民都出来投票。这些共和党志愿者奔赴“摇摆州”的每个选区,而每个选区都有一个选区“指挥”。罗夫还给每个志愿者“下达”了拉50张选票的任务。这些人大多是本地选民的邻居和朋友,在投票日拉票极有效率。而民主党的地面部队则大多是领薪水的外来人员,对当地社会不容易渗入。结果证明,罗夫的嫡系明显胜出。在卡尔•罗夫的传记中,作者史拉特这样形容道:“罗夫拉票之用力,几乎连魔鬼也不放过。”

  第三招是政治操作。应该说,罗夫的主要贡献是宏观的,不是微观的。正是罗夫作出了布什竞选运动的一些重大战略选择。他断定,2004年的总统选举不是一次“更迭选举”,也就是说,与1956年艾森豪威尔或者1984年里根开展连任竞选运动时一样,美国人民惟恐在动荡时期更换总司令。因此,布什强调对未知领导人的担心。这意味着强化对新的、未经考验的领导人的担忧:布什-切尼的竞选运动所发出的信息是,美国人担心恐怖主义是正确的,并且应该更担心约翰•克里。此外也正是罗夫迅速地注意到了反恐战争的政治潜力。

  2000年大选,布什输了50万张总选票。罗夫认为在2000年400万福音派基督徒没把票投给布什,部分原因是布什酒后驾驶被捕的往事在投票前夜被抖出来。经过此次大选,罗夫意识到福音派基督徒对共和党联盟的重要性。他要求布什当选后成为这些福音派的代言人,靠这些人赢。罗夫由此开始制订一项新战略:振兴保守派的根基和政策上追随福音裔天主教徒、美籍西班牙人、天主教徒和其他潜在的类似团体以建立共和党摄政多数基础。也就是,罗夫的策略是放弃中间选民,鼓动右翼的共和党基本盘,诱惑热爱枪支、敬畏上帝、反对堕胎的民主党人。结果,2004年布什从输50万票到赢350万票。得失相加,正好400万张票。尽管有巧合,也无法全归之于数字游戏。罗夫料事果然如神,一句话,他知道权力从哪里来,你怎么才能得到。

  另外,72小时工程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这种政治分肥。罗夫一直考虑如何才能得到更多、更明显的社会保守派的支持?怎样才能了解到一个刚来一个地区的新选民,到底是我们的选民,还是一个没有投票倾向的人?又怎样才能得到美籍西班牙人和天主教徒的支持? 怎样让所有这些人都能从布什执政中分一杯羹。于是,罗夫刚到白宫便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网络—由白宫主要顾问和全国各地的州议员们组成—使他随时掌握他们在所在的地区的政治见解。他还与内阁机构主管每周举行一次例会,以确保白宫的每一个机构都是总统的一个喉舌,而且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吩咐行事。罗夫正是通过这些会议实施白宫对各机构的另一层控制—找出内阁机构正计划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内阁机构应做什么。罗夫更迫切的、也更为崇高的目标是:设计一种保守主义的立法和哲学的议程,以此增进共和党的收益并形成共和党一种持续数十年的政治优势,就像罗斯福的“新政”所做的那样。围绕这一目标,他确立了共和党的3个原则:利用社会保守主义的动力,奠定作为战争党的信誉,并且削弱支持民主党的非洲裔美国人、拉美裔美国人、工会和犹太人族群和社团,同时诱惑热爱枪支、敬畏上帝、反对堕胎的民主党人,让他们在文化上不再觉得归属于民主党。罗夫的政治操作技巧出神入化,以致于约翰•克里的竞选运动经理人玛丽•贝思•卡希尔(Mary Beth Cahill)也说,民主党人拥有一支由策略家、语言艺术家和实干者组成的队伍,但缺乏一个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罗夫,“幕后没有谋略大师”。

  罗夫败走麦城

  毫无疑问的是,罗夫在现代美国政治中占据独特地位。他的影响远远超出赢得选举的范围。他不仅仅是一名总统顾问,而且他还是一个统领全局的人。在过去的白宫,政治部门与政策部门是不同的机构,可罗夫横跨这两个部门。罗夫与布什总统长期的个人关系,尽管存有争议,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现代最有影响力的白宫助手。《布什的大脑》一书甚至把布什描绘成猴子,而把罗夫描绘成街头手摇风琴师。有人因此戏称,在布什这几年,美国实行的是“双总统制”,而另一位总统就是罗夫。《华盛顿邮报》评论甚至认为,罗夫的离开是共和党一个政治时代的结束。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让罗夫败走麦城呢?

  首先是罗夫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分化。在罗夫的指导下布什定位自己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保守派”和一个“更加团结者,而不是分裂者”,布什从而赢得了州长及总统的选举。 2001年“9•11”事件之后,不仅是整个美国,而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准备据此追随布什。但当民调资料向罗夫显示,加大支持保守的共和党基础选民,在政治上能得到更多好处。于是布什放弃了劝说中间选民,把重点放在动员右翼选民上。因此他们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社会保障、关塔那摩、干细胞研究、同性婚姻等等—这些加深了美国国内的分化,甚至疏远了遍布全球的老朋友们。罗夫在政治斗争中实行焦土政策,实行了完善的尖锐、分化战术,将选举重点放在容易造成社会分野的话题上,从而最大程度地动员了共和党的基层民众。在一路获胜的过程中,也留下一连串难以愈合的创伤,使国家陷入空前的分裂,美国因此陷入了所谓的“国内冷战”。

  罗夫应当明白的是,竞选的光辉只是华盛顿的入场券,在那里,领导力和立法才有价值。竞选是为了打败对手,而治国则要服务于公众利益。所以选举政治中那些奏效的因素,到了日常的政策运作中就不意味着能发挥应有作用。曾经为布什撰写演讲稿的大卫•弗拉姆(David Frum)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最终政治家采取两极分化的方式治理国家,治理将会变得更困难。而一旦管理不善,那么政治家就会丧失支持。布什在政策方面的失败恰恰是其在政治上成功的直接后果。”上次大选中输给布什的民主党候选人、麻省参议员克里在获知罗夫辞职后表示,对布什政府而言,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曾经许下的团结美国的诺言,最终却令美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毫无疑问,这种政治策略的设计师是罗夫,证明了分裂的政治也许能赢得一些选举,但不能管治美国。”正因为如此,罗夫在华盛顿留下来的东西就没那么闪亮夺目了。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奥巴马则指出:在罗夫的运筹帷幄之下,美国变得更加分裂,权力变得更集中在利益团体手中,回顾过去,人民和政府间的距离,从来没有这么远过。

  其次是罗夫的丑闻缠身。罗夫这位“抹黑大师”毫不留情地攻击民主党人并两度打赢总统选战。虽然他是布什的红人,但他向来为了胜选不择手段的做法,也让自己在华府政治圈树敌甚多,民主党人早就对他恨之入骨,公开谴责罗夫制定竞选策略的无情手段。此外,由于“首席军师”的身份,布什政府的每一桩政治丑闻他几乎都脱不了干系—从“虐囚门”、“情报门”、“特工门”、“窃听门”,直到司法部开除检察官风波等等,都有罗夫的影子,但他却屡次拒绝出席相关案情的听证会。卡尔•罗夫超越法律规范的行径,备受争议,而他在白宫的支持下,也总能全身而退。因此,罗夫已成为民主党的攻击和追杀声讨的对象。罗夫在布什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作用的削弱,是被围绕白宫在法律和政治方面的调查所消耗。在布什政府处处碰壁的时候,外界批评的矛头直指罗夫,也迫使罗夫意识到只有离开才能“平民愤”。在国内事务方面,布什已经没有能力再有所建树。所以深陷党派斗争漩涡中的卡尔•罗夫,现在不得不选择隐退了。因此罗夫的离开最可信的解释是他留下没什么好处。

  最后是罗夫已无事可做也难有作为。自2004年以来,人们对罗夫的崇拜已经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这归功于社会安保体系私有化改革的失败、在应对“卡特里娜”飓风时造成的政府不称职和漠不关心的坏形象、哈里亚特•迈尔斯的惨败、普拉姆(特工门)事件以及8名联邦检察官被解职事件继续升温,同时,伊拉克战争现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伊局势的几近崩溃,是极糟的政策失误。特别是2006年中期选举在参众两院的双双失利,更使“天才”的罗夫丧尽了势头。他支持的移民改革法案在今年夏季也已分崩离析。随着布什总统越来越不得人心,共和党议员在国会山转为少数。罗夫的信誉已随着他上司的支持率下降而受损。

  而罗夫的政治目标则是他建立的庞大政治机器,通过移民改革赢得拉丁裔选民,通过教育改革和医疗药品福利争取中间偏左的选民,以宗教活动来吸引福音派基督徒并以采取社会保障的私有化来拥抱亲市场的右派—如同罗斯福的新政(New Deal)和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的来临改变美国政治,重组和动员共和党的基本盘,以便共和党可以在布什离任后仍可持续长久并迎来数十年几乎不间断的、对美国政治的主导权。罗夫的计划只不过是在美国通过政治分肥达到广泛的政治力量重组,但这些计划往往相互矛盾。你如何削减税收,同时又能建立一个新的大的处方药福利?如果学校不能教育好国内的穷人,那对更低工资的移民大开方便之门来增加人口有什么意义呢?而且重大的议程需要一个广泛的政治共识和妥协,这并不是试图利用分化战术、竭力维护保守基本盘的布什-罗夫本来的风格。如果他们试图达成重大妥协,这又会反过来恶化共和党的政治基础。这样,白宫甚至发现自己有的时候在本党也越来越推向一边。

  罗夫不愿承认的是,他不懂如何掌控华盛顿这个庞大的政治机器,也不擅长有效实施政策。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罗夫2002年说服布什总统对国外进口钢材施加高关税,以此来赢得关键选区钢铁行业工人的支持。此举在当时被称为是一步妙棋,但是一年以后,世界贸易组织宣布增加关税非法,几乎引发一场贸易战。在欧盟的压力下,关税最终被尴尬地取消。所以正是他这个“大脑”导演了布什政府的一系列失败政策。而在国际事务方面,虽然布什还想留下一点政治遗产,但这方面主要依靠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罗夫根本没有插手的余地。因此在一连串的政治操作失败后,罗夫已难有作为。

  而罗夫的离去会让白宫更独立地制定政策,这对布什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曾担任戈尔竞选主任的民主党战略家唐娜•布拉齐尔则说:“对民主党人来说,罗夫离开白宫比他呆在白宫更危险。”她认为,罗夫现在将有更多时间来思考如何加强布什总统的地位、“重振”共和党和绘制2008年大选蓝图。以退为进,对罗夫本人未尝不是件好事。

  而且,罗夫离开后可能会有不小的收获。前总统克林顿的助手们,詹姆斯•卡维尔(James Carville)正在以咨询为业大赚美元,乔治•斯特法诺普罗斯(George Stephanopoulos)也已写了本大揭密的书,作为一个媒体评论家,开始了他新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权力中心的公务员要在金钱上牺牲很多,罗夫现在就可以重回咨询、演说圈了。而且这位“建筑师”是个充满热情的业余历史学家,在他周围充满了难忘经历和历史书卷。退休后,会给他更多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去写书诠释布什的执政岁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保卫布什的“遗产”。

  罗夫的离职对总统本已有限的、推进他的日程的能力可能没多大影响,但他的离去对白宫的士气仍将有明显的冲击。罗夫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打不倒的形象,是总能把沮丧的消息化险为夷的人。尽管罗夫偶尔有点急躁,但他算是一直合群的人。还应该看到的是,罗夫的许多战略性革新对于共和党来说将是长期贡献。在他的指导下,共和党在对选民的针对性方面有明显进步,尤其是那些美国偏远市郊的选民。在选举之前的最后几天动员选民出来投票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今后每个严肃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都会雇请带有罗夫烙印的人来从事竞选。所以共和党人士将卡尔•罗夫视为未来总统顾问的典范。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罗夫跟随布什34年,始终忠诚不二,是其最死忠的家臣,对共和党也忠心耿耿。布什总统在卡尔•罗夫宣布离职的记者会上说:“我们是老朋友,未来依然是朋友。”罗夫回应说:“这是我毕生的喜悦荣耀。”即使离任后,他仍听命于布什。如此看来,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臣”。但美国评判的标准却是国家利益和法制,所以《纽约时报》则在罗夫宣布辞职第二天(8月14日)的社论中呼吁:“藉由离开华府,他希望能完全躲避国会调查。国会需行使所有权力,将罗夫先生带回华府作证—在公开且宣誓的情况下—说明他如何以自身地位,让政治凌驾美国民众利益。”美国国会几个委员会也正在寻求罗夫去国会作证。参议院司法主席帕特里克•莱希也表示,不会因为罗夫的离任而停止对他的追查:“根据已发出的传票,我会继续追问在白宫的罗夫等为什么这么绝望地隐藏。……乌云笼罩白宫,风暴正在酝酿,类似的乌云也笼罩着罗夫先生,即便是他即将离开白宫。”因此,很明显,为党派政治目的而舞弊、几乎无往不胜、在美国历史上最著名同时也是声名狼藉的政治战略家罗夫,成于斯,也将败于斯。 (完)■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布什 | 卡尔 | 约翰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