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面对面
喜迎党的十七大
我希望借十七大的东风,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更完善的政策,让山区的文化事业和发达地区协调发展!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和幸福!
——李仙花
广东汉剧院院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李仙花,15岁时就得到汉剧名家梁素珍的真传,加上天生一副清亮甜美的金嗓子,年纪轻轻就在汉剧界脱颖而出。
作为广东汉剧新一代的继承者,李仙花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能到中国戏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深造。1991年,李仙花在临产前挺着大肚子,考进中国戏曲学院。1993年,李仙花在京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以《百里奚认妻》、《改容战父》、《阴阳河》3出折子戏征服了首都观众,摘取第1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南粤巾帼夺“梅”第一人。2000年,李仙花再次摘取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李仙花带领着广东汉剧院,一直在尝试着汉剧的传承和创新。1997年上演的《蝴蝶梦》融京剧、汉剧两大剧种于一炉,包括编、导、舞、音、美都用了很多创新手法,在中国戏剧大奖中曾拿到7个一等奖,这是汉剧有史以来取得的最辉煌的成绩。她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京汉联姻”的手法,把两个剧种融为一场戏,汉剧、京剧的观众都能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让很多京剧的观众也来看汉剧。
随着各种荣誉的获得,李仙花也面临着各种名利诱惑。凭借实力,她完全可以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也可以高薪应聘到深圳,与丈夫、孩子团聚,可她都婉言谢绝了,依然留在梅州的广东汉剧院。从10岁就开始学习汉剧,除了热爱之外,她对这个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始终怀着一种敬畏和责任。她表示,希望把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东西完完全全奉献给汉剧、奉献给广东,多培养一些年轻的人才,让汉剧发扬光大。
对话
记者:作为广东文艺界的代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李仙花:这一次的机会很难得,我能当上代表觉得无限荣幸,同时也感觉到很重的责任。“文化大省建设”提出之后,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对文化发展有益的政策,我们省的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水准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出现了很多艺术精品。作为广东文艺界的代表,我这次进京去参加十七大的召开,觉得底气十足。
记者:作为一个来自山区的文艺界掌门人,你认为山区文化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李仙花:首先是硬件方面,山区的办公场所、剧场等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所以,我现在忙着汉剧艺术中心大楼的修建,这个大楼一共准备建5层,难度很高,整个建下来要1亿人民币。人才方面,现在山区文艺团体、文化部门,要以更高的福利和待遇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也是很关键的。我们把剧院骨干送去北京的戏剧学院深造,还开设了一个幼苗班,招了50名学生,年龄在8岁半到10岁之间。
记者:为了迎接十七大的召开,汉剧院有没有什么活动?
李仙花:有,现在我主要在看一些汉剧以往的获奖剧目,准备十七大期间在梅州展演,给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大餐。这几年我们有好些获奖的戏,比如《蝴蝶梦》、《白门柳》、《尘埃落定》等。现在我们正在排练《黄遵宪》,上个月才刚开始,这是一个表现清末的客家名人的题材,也比较适合在十七大召开的时候演出。这次我本人没有参加演出,而是担任艺术总监,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本报记者 陈祥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