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给鱼打上催生针,两个小时后待产的鱼上了“产床”,人工剖腹、手术取卵,再对鱼消毒、缝合,然后将鱼放回池中“坐月子”……这一系列有趣的场面,是笔者昨日在普兰店市安波永新鲟鱼繁育基地的所见所闻。据该市渔业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自去年6月以来,对鲟鱼实施人工“剖腹产”技术成功后,目前该基地已成功繁育出1000多万尾鲟鱼卵及鱼苗,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使普兰店成为全国最大的鲟鱼繁育基地。
鲟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距今已有6000多万年的历史,被称为“活化石”。它浑身都是宝,不仅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目前,世界鲟鱼产量很少,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菲,每公斤销价达50美元,而鲟鱼籽酱每公斤更是高达700美元。
我国最早从俄罗斯引进鲟鱼养殖是1993年,但一直处于养殖状态,大量繁育的关键技术始终没有突破,虽然鲟鱼生长速度快、两年就可食用,但一只产卵的鲟鱼需要养殖13年,目前全国年产鱼籽不足5吨。永新鲟鱼繁育基地于2001年从俄罗斯引进西伯利亚鲟,在安波七道房水库进行鲟鱼繁育实验,目前已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
在繁育基地的一处水池内,笔者看到池中的水流方向与其他池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看到记者满脸的疑惑,基地经理姜旭介绍说,这是促成鲟鱼产卵的第一条件,必须要将其调整到洄游的状态,在这个池中种鱼要逆流700公里以上,才能进入待产期。为了解决大量繁育鲟鱼的技术难题,基地的实验费用就高达上千万元。据基地的技术人员称,鲟鱼人工“剖腹产”成功后,一条种鱼“坐月子”、休养的时间达3年,然后才可以继续繁育后代。
采访时,正赶上徐州的客商刘大学前来购鲟鱼种苗。他说:“全国目前只有三四家鲟鱼繁育基地,我已经从这里空运种苗100多万尾了。大量繁育鲟鱼技术的成功,不仅使全国鲟鱼价格降到了每公斤40元,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石家家) (来源:人民网新农村频道)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