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娘家"就有了依靠”
——天津市河东区总工会组织零散务工人员加入工会记事
这几天,下岗职工张富有显得格外忙碌。在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道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的帮助下,他在社区搞起了便民服务,谁家的下水道堵了、屋里的墙皮掉了,他总能及时赶到帮助解决。
“这回我心里可踏实了,有了稳定的工作,不用再去打零工了,虽然收入不多,但生活有了保障。”张师傅高兴地说,“自从加入了工会,有了"娘家",感觉就有了依靠。”
在天津市河东区,像张富有这样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找到稳定工作的下岗失业人员如今越来越多。8月14日,天津市第一家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在河东区东新街道成立,611位零散务工人员现场加入了工会组织。此举在全区反响十分强烈,这些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对加入工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目前,又有43位零散务工人员主动加入了工会组织。
天津市河东区总工会在建会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针对全区规模企业少、小门小店多,建会资源相对较少的特点,积极深挖建会潜力。区总在深入全区12个街道调研时发现,每个街道还有数量可观的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这些人员分散、无固定岗位、无依托单位的职工大都是零散打工,与用人单位没有长期的劳动关系,组建工会成为难题。而一些企业和雇主使用这些“零工”又很不规范,不少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待遇得不到改善。
河东区总工会认为,组织这些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加入工会,是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最好选择。区总工会通过现场办公,与管辖这些小门店的劳服公司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建立以劳服公司为依托和载体的零散务工人员、再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将这个街道近千名零散就业职工按工作性质划分为再就业公司、职介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灵活就业组织4个分会,开展工会工作。
一位姓刘的师傅从企业下岗后,在社区找到了一份看自行车的工作。因为离家近,又不需要太大的体力,刘师傅还比较满意这份工作。“以前在单位时都有工会组织,我们有什么事可以找工会。现在下岗了,遇到事还真没地儿说理去,真成了无娘的孩子。街道成立工会联合会,我也感觉到有娘家了,有依靠了。”在工会联合会的协调下,刘师傅再也不用担心不法之徒向他索要“保护费”之类的事情发生了。工会联合会通过与街道和派出所协调,彻底解决了一直困扰刘师傅的难题。
东新街道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成立后,为全区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提供了多种维权服务,设立了维权窗口,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建立会员之家。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丰富了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生存能力,有针对性地维护了这些职工的合法权益。
东新街道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主席赵万年介绍说:“这些临时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有做保姆的、卖早点的、看自行车的,很多都是一些两三个人的小门小店,他们没有固定的正式编制单位,按照市总有关规定,不具备签订集体合同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条件,所以,在如何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