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河南一乡村小学烂尾三年 数百孩子游击求学(图)

“半拉子学校”,让村民十分无奈。
“半拉子学校”,让村民十分无奈。

原有的村小学,仅剩这一堵门。
原有的村小学,仅剩这一堵门。

  丢失学校的村庄

  核心提示

  下辖3个自然村、有1800口人的平原大村沈丘县刘庄,其村级小学一度有400多名学生就读,但自2004年以来陷入面临取消的尴尬,更为致命的是,被认定为危房的老校舍被扒后,新教学楼却因“资金不足”成为烂尾楼沉寂至今,尽管2005年范军等知名演员曾专门赴沈丘为该校重建进行义演。经历了近两年租房上课的命运后,2006年刘庄小学被正式取消,村中数百名孩子不得不四处分散求学,而老校长和十多名教师,也不得不过起在外村“游击”教学的日子。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平原大村“丢失”了原本给他们带来希望与热闹的村小学呢?

  特快专递里的“心愿”

  近日,一封来自周口市沈丘县赵德营镇的特快专递让记者颇感意外--信封里装着13名小学生写的作文,并有一个共同的题目《我的心愿》,作文中,孩子们的心愿无一例外地与一个村子的学校有关。“我有一个心愿,是能早点把刘庄的教学楼盖好,这样就能早点和自己同在一个教室里呆过几年的朋友、同学在一起玩耍、听课了。”12岁的刘慧敏这样写道。

  13名孩子全都来自于同一个村庄,赵德营镇刘庄村;但他们却在不同的学校就学,有的在代营小学,有的在宋营小学,有的甚至跑到了外县、外省去上学。这一切,都缘于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刘庄小学“丢了”。

  除了孩子们装在特快专递内的心愿,还有刘庄村数百名家长实实在在的无奈。9月10日,就在记者赶到赵德营镇采访的当天,刘庄村38岁的村民燕子也赶到了镇上,她是专门来退房的。此前,她为了两个孩子能在镇上上学,特意花一千多元钱在镇上租了房子“陪读”。因为花费太高,今年,她又让两个孩子转学到离刘庄一公里多的代营村去上学,“每天接送,风雨无阻,村里凡有学生的家里,基本上都没法外出打工,啥都干不成!”燕子抱怨道。

  据记者调查,目前刘庄村约有小学生200多名,因为村中没有小学和幼儿园,这些孩子大多在离村一两公里外的代营小学和宋营小学上学,而家境稍好些的孩子则到离村更远的两所私立小学求学。因为离学校太远,村中有六七名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至今仍在家中。“孩子太小,到外村上学不放心,等大一点儿再说。”6岁女孩刘阿锐的妈妈说。而村民刘朋涛的儿子刘振威索性弃学在家,此前他在水源村一家私立小学就读,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也要上学,一家三个孩子都去私立学校,刘家实在负担不起每年数千元的学费。“现在实行'两免一补',公家学校都不收费,可俺村却没有学校,不得不到外村私立学校交高价。”刘朋涛说。

  比家长抱怨更多的,是居住在刘庄村的十几名小学教师,刘庄小学“丢失”后,他们被分流到了周边的各个小学,但用现在宋营小学教学的刘庄小学原校长董德忠的话说,“都不能安心教学,不稳定,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董现在的职务仍是刘庄小学校长,却“没有学校可管”,颇觉尴尬。而刘庄村一名女教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度声泪俱下:“我一年都被调换三所学校了,若村小学再不恢复,我就外出打工去,不教了,没一点儿意思。”

  建筑商垫资重修村小学

  2004年以前,刘庄村还不是这个样子。下辖三个自然村的刘庄那时不仅有学校,刘庄小学还曾是远近闻名的名校。53岁的老校长董德忠自1972年高中毕业即在该校任教,据他描述,“小学曾因教学质量高而一度被升格为中学,所以还叫刘庄学校”。

  在董德忠的印象中,1943年建校的刘庄学校设在村中的青古冢寺内,方圆几十亩地,校舍均为老寺院房屋。新中国成立后,学校随之成为村小学。1975年,因校舍年久失修,上级拨款盖了25间砖瓦房,刘庄小学也成为周边各小学中条件最好的。

  1987年,当董德忠正式当上校长时,这25间校舍都不行了,“下雨总是漏”。1995年,村民们集资翻修了15间校舍,但剩余的房屋一直无钱维修。

  2003年,上级领导来刘庄小学视察时,将该校校舍定为危房。当时,该校有学生400多名,教师十多名。“本来村里只有300多名学生,但由于学校教学质量好,好多村的学生都拥到这里,刘庄小学成了周边学校中规模最大的一所。”董德忠说。

  刘庄小学的危房迟早要拆已成定局,时任刘庄村支书的董恒义积极找乡镇领导请示,想先自筹资金建造校舍,等上级拨下来危房改造款时再补上欠账。

  “当时镇党委书记亲口对我说,只管建,下一批危改资金一到,第一个考虑你们村。”董恒义说。正是出于对上级危改款的期盼,也为了“能让自己在任上时为村里办件大事”,董恒义与本镇建筑商郭运动接上了头,两人口头约定,先由郭垫资建校,等上边危改款下来后一次性付清工程款。

  新校址定在了原村委会前的一处空地上,至于为什么没有在原校址上重建,村民与村支书的说法大相径庭。董恒义说是为了建校时不影响孩子们正常上课,“房一扒,孩子们就没地方上学了”。而村民们则认为村支书是为了卖那块“风水宝地”,“许多村民一听说学校迁址,纷纷找村支书在老校址上批宅基地,虽然账至今没有公布,但村民确实交了不少钱。”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对记者说。

  正是因为“有这块可卖钱的老校址作保障,再加上村支书拍着胸脯的保证”,2004年2月8日,刚过完春节,郭运动就领着施工队开进刘庄村,开始施工。按照规划,刘庄小学新校教学楼为两层,有30间房,预算约为30万元。

  两层小楼“烂尾”至今

  3年半时间过去,刘庄小学盖楼这单生意并没有如期给郭运动带来丰厚利润,相反,他却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连家都不敢回,逢年过节,要账的就堵上门”。9月12日,专门赶到郑州寻找记者“诉苦”的郭运动夫妇一脸无奈。

  曾建过多个学校的郭运动经历了沈丘县教育系统危房改造的“黄金时期”。“当初是挣了不少钱,但都赔到刘庄小学这栋教学楼上了。”郭的妻子齐美灵红着眼说。

  “赵德营镇的十几所小学,有9所都是我建的。”郭运动说。当时郭自己组建的小建筑队挂靠在大建筑公司名下,公司从教育系统拿下工程之后,再分包给他。“几次建校都是我先垫资,等出地基后,建筑公司付给我30%的工程款,建到一层开始上楼板时付30%,正式交付使用时再付30%,剩余的10%等到验收合格后付清。”郭运动说,教育系统的危改房拨款也往往是直接拨到大建筑公司那里,郭无需与教育系统直接发生关系,也从没有发生过欠款的事。

  但刘庄小学的修建显然打破了郭运动的“固定套路”。以前建的学校,都是上级明确定为危改房并已下拨危改资金后,他才辗转接手的,而“刘庄小学所有的只是当时镇党委书记的口头承诺,及村支书拍得山响的胸脯”。

  但郭运动还是愿意相信,“刘庄小学的危改款下拨只是迟早的事”。

  教学楼很快盖到了二层,郭运动也在短短数月之内垫进去了20多万元。眼看该封二层楼顶了,但郭运动再无力买材料。当他找到村支书要求先给工人发些生活费时,董恒义没给他钱,反而给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刘庄小学不在教育局小学布局调整保留学校之列(也就是要撤校,但应保留一个教学点,以供低年级学生上学),上级不可能再给学校拨一分钱的危改款了。”

  记者从沈丘县教育局查实,2004年刘庄小学确实不在调整保留之列。对此,董恒义与刘庄村民对有关部门的这一决定颇有微词,因为“一些比刘庄小的村都保留了学校”,认为这次调整“不公平”。但主管学校危改工作的县教育局副局长韩永斌否认了这种说法:“我们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来执行的,当时全县有565所小学,上级要求第一年裁减20%,第二年裁减10%,我们从地图上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挨着算,凡人口不超过2000人,辐射范围不超过1.5公里的小学一律不保留。按此标准,刘庄肯定不符合。”

  此时,刘庄小学的老校舍已被全部扒掉,新学校尚未完工。但刘庄村民们却不甘心就此失去学校,而继续“坚持办学”。校长董德忠通过多次做工作,将本村一户亲戚家的宅院借来充当学校。“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屋里上课,过道、灶房都是我们的教室,没有厕所,没有教师办公室……”9月10日,董德忠摸着自己的满头白发苦笑,“都是那时白的,愁啊!”

  董恒义的想法与村民一致,想靠村里力量早日把学校盖起来,对于学校该不该保留,他想等“生米做成熟饭”时再说。

  但对郭运动来说,此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危改款是下不来了”。自此,为垫资盖楼四处借款的郭运动开始了躲债生活,“除旧”并未“立新”的刘庄小学则开始了自己的“消亡”之路,那“半拉子工程”,也一直“烂尾”到了今天。

  “半拉子工程”的糊涂账

  赵德营镇中心校(原教育办)负责人王磊因为刘庄小学的事,已不止一次向上级领导书面汇报过,他甚至多次直接跑到市教育局寻求支援,但至今,刘庄小学新校依然是个半拉子工程。

  在王磊递交上级领导的《关于赵德营镇刘庄小学建校情况汇报》中,他是这样描述的:原刘庄小学,辖董营、刘庄、董庄三个自然村,人口1500多人(刘庄村会计说现在已发展到1800人),2006年暑假前有6个教学班,187名学生(租校期间已有不少学生流失),12名教师,该校不是小学布局调整保留学校。2004年2月8日,行政村请施工队垫资建校,由于资金无法到位,2004年5月停工。2005年11月,知名演员范军等艺术家来沈丘进行义演,专门为该学校筹资,但建校仍然无望。2006年6月19日,王磊又与董德忠一起到市教育局汇报情况,该局危改办主任韦成峰根据当时的情况,要求将刘庄小学彻底撤并。2006年8月9日,镇中心校以书面形式向镇党委、政府报告,将刘庄小学学生就近分流到了代营、宋营两所学校,教师调离。

  自此,刘庄小学完全“丢失”,学生和老师们开始了疲惫的“借读”和“走教”历程。

  王磊在总结刘庄小学建校未果的原因时认为,一是行政村(刘庄)盲目操作,在资金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未与镇中心校结合,贸然建校;二是刘庄小学不在县里布局调整保留学校之列,上级不能给予危房改造资金;三是行政村无法筹措资金,镇政府无钱拨款,教育主管部门无力扶持,演艺界虽然进行了义演,但“资金不足以建成教学楼”。

  9月11日,韩永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未否认当初下边“学校布局调整是有点乱”,但他表示:“今年布局调整时,刘庄小学已经被重新纳入保留学校,上面正积极协调重新建校事宜。”

  重新建校,资金问题仍是关键。但此时,刘庄许多村民仍对以前的“半拉子工程”账还没算清不满。“卖老校址和义演都弄了不少钱,但钱不知道上哪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对记者说。

  对此,董恒义说卖老校址“是卖了三五万块钱”,但这钱都用在建校及疏通关系上了。村会计刘志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一个劲地说:“不知道,说不清。只有村支书知道。”

  2005年11月16日晚,沈丘县城能容纳3000多人的青年影剧院内座无虚席,由我省著名笑星范军及多名老艺术家参加的义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范军当时在台上说:“这次义演的所有收入,全部捐给刘庄村建希望小学。”郭运动听到这话,看着舞台屏幕上不断打出的各单位捐款名单,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此前村支书曾亲口告诉他:“义演光门票收入就不会低于15万,建校的钱没问题了。”

  但郭运动说,后来只从村支书手中拿到了两万元,此前,卖老校址时董恒义还给过他0.8万元。

  刘志宏也无法说清当晚的义演究竟收入多少钱,“当时只知道票价有100元的,有80元的。那段时间只见村支书天天与镇里领导开着车到处送票,至于卖了多少张,有多少捐款,村里没有账。”

  9月13日,董恒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未透露演出收入,并称:“(演出)就没收多少钱,一部分卖票没收回来钱,一部分用于招待艺术家了。”

  9月16日,范军从记者口中得知刘庄村的小学至今仍未建成,连声说“没想到”。作为那次义演艺术家的牵头人,他说:“一、我们艺术家去义演,没收一分钱;二、没收任何人的任何礼品;三、根本就不认识村支书,跟他也没有任何经济来往。”

  最后,范军无奈地说:“要不,我出面再组织一次义演?但再演一定要监督一下收入,决不能再这么不明不白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庄 | 董德忠 | 董恒义 | 赵德营 | 王磊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