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天
《霹雳成影》、《欲霸天下》、《虎兄豹弟》、《千机变》,9月18日晚上,曾藩和一起打工的800名老乡在上海南汇区的泥城电影院里一口气看了四场电影。
在放映室的汪师傅看来,这些民工“看电影的瘾太大”,经过了晚十点到凌晨四点的夜场,天亮后还不时有人冲他喊“放电影,放电影”。
来到上海这几年,曾藩他们几乎从没进过电影院。而这次能有空闲一次看个够,还要归因于今年第13号强台风“韦帕”。
18日早晨一起来,外面就下着大雨,曾藩所在的建筑工地没有开工。南汇区气象台当天公告说,受“韦帕”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该区将普遍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中午,曾藩收到老板通知——马上撤离工棚。下午3点到5点,工友们相继坐上了镇里准备的大巴,转移到了泥城电影院。
曾藩及他的老乡们是当天上海防风大转移的人群之一。上海市防汛指挥办公室新闻发言 人章震宇称,为了应对“韦帕”的袭击,至18日晚6时,上海市已累计转移29.1万人。
这个疏散规模,相当于搬动了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上万工人住进学校
这些转移的人群多为建筑工地、临时工棚和一线海塘外施工工地的工人,另外还有一些危房简屋的人员。章震宇介绍说,临海的南汇是转移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共转移64914人。
在南汇转移的这64914人中,泥城镇又贡献了12000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就地安置在镇上因台风而放假的各个中小学校内,泥城中学的40个教室就安置了1600人。
9月19日凌晨一点,在离曾藩看电影的地方不远的泥城中学依然灯火通明,所有的教室都不熄灯。20岁的小刘徘徊在教室门外,他的伙伴坐在旁边的台阶上吃着方便面,“我们来得晚,教室太挤了,所以晚上也不想睡了”。
按照计划安排,在他旁边的那个教室里要住进40个人。教室的空气有点闷,为了不至于太无聊,工人们三三五五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者下棋。
教室外面有一块篮球场大小的水泥空地,空气稍好,觉得教室拥挤的20多个人睡在这里过夜。
“泥城镇这两天晚上有一些不同,街上比往常热闹得多,到处都是散步的人群。所有的网吧、旅馆,还有浴室都挤满了人。”小刘告诉记者,因为嫌教室太挤,好些被转移来的人都不想住在学校里。
负责泥城镇人员转移的镇武装部长陆健承认,一个教室住40个人,条件确实挺艰苦的。但镇上一下子确实找不到更宽敞的地方了。除了学校和影剧院外,他们还把镇里一些空置的厂房腾了出来。
不过,小刘他们也并不太在意,反正按照预报,顶多住两天,台风警报解除以后就可以回去了。
小刘的预料不错。9月19日下午,由于“韦帕”到来后对上海的影响没有预料的大,
台风的路径也离得比较远,在得到区防汛办的通报后,南汇区的大部分转移人员全部撤离学校,返回原工地。
小刘他们18:40开始从泥城中学撤离,不到半小时,1600人全部撤完,多数都是工地的老板派车把他们接回去的。
29万人的演习
短时间的快速反应,来自于事前的长时间准备。
17日上午,南汇区副区长、区防汛指挥部总指挥朱明福得到“韦帕”可能袭击上海的消息后,马上赶到南汇防汛指挥部以及区气象局了解情况。
依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和分析,“韦帕”的走向可能将对南汇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与移动公司合作搭建的短信平台,南汇区气象台将这一警报发送给全区各有关部门。一共有500多人收到了这一短信。
陆健是这500人之一,他同时还收到了区防汛办打来的电话。当天下午一点半,陆健就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落实该镇12000人的转移方案。
每年的5月15日至11月15日是上海市的防汛防台季节。陆健按照区里的要求,早在6月份就制定了应急预案。
当时陆健统计的是,如果发生汛情,泥城镇需要转移的人数在9700人。到8月份时,他们对这一数据又进行了更正,上报了12000人。
近年来南汇区在实施洋山深水港、临城新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区里新工地多,外来人口多,需转移人员的数量一直在变动。
17日晚8:30,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召开全市防御台风“韦帕”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在半小时内对防台防汛工作进行了从上到下的动员和部署。
上海市副市长、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杨雄在会上要求上海市各级领导干部立即进入临战状态,细化落实各项预案,全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会后,按照各区县之前提交的预案,对各类工地临房、危房简屋内的人员及金山、南汇、奉贤及崇明等沿海区县一线海塘外人员,立即组织撤离转移,并妥善安置,以防台风袭击可能造成的屋塌伤人。当时预计转移人数20万。
“这20万人,是根据当初制定防汛预案时进行的一系列的摸底工作得出的。”章震宇说。
今年的防汛预案工作开始于1月份,一直持续到4月份,由市防汛指挥部下发调查表格到各区县防汛局,各区县防汛局再通过街道、乡镇进行调查,才得出了具体数字。
在此过程中,各区县的房地局提供危旧房屋数据;建设部门提供建筑工地数据;水务部门提供外围海塘作业的工地情况;教育部门提供中小学学生和教室的情况,以便腾出教室安置人员。
陆健当晚参加完电视电话会议后,第二天上午11∶30就在全镇的动员大会上把会议的安排和精神传达了下去。
紧接着,12∶20,泥城镇所有建筑公司及施工队负责人都聚集到镇政府。按照陆健原先的设计,他们要在下午3点钟进行一次预撤离的演练。
镇上准备了20辆转移用的大巴,演练中要求司机们认清建筑工地和安置点的具体位置,以及行车路线。
按照市里的要求,所有转移工作必须在当天下午6点钟前完成。陆健他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
与施工队负责人的会议只进行了10分钟,陆健直接让他们带着司机们熟悉路线,进行演练。
下午3点,转移正式开始,20辆大巴往返于工地学校之间。离学校较近的人则在施工队负责人的引领下步行前往安置点。
到下午6点前,镇上12000名工人全部转移完成。“虽然这次台风来得急,但是因为我们准备得早,所以没有慌乱。”陆健说。
从“护堤第一”到“人是核心”
前两年的台风“卡努”和“桑美”光临时,上海也曾经进行过相关人员的转移,但是此次转移人数规模远超过以往。根据各气象机构17日和18日的探测结果,“韦帕”将成为自1997年起,10年来影响申城最严重的一次台风。
但19日传来的最新消息却是,台风的中心区域将可能不经过上海。其影响也可能比原来预计的要小很多。
“台风的中心在继续向北移动,我们在内部交流认为已经减弱为热带低压,并解除了一级应急预警,但对外仍然判定为热带风暴,并继续挂着一级预警信号。”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丁若洋19日下午说。
到19日傍晚19:40,丁若洋向本报记者发布最新情况:气象部门目前正在对资料作进一步研究,确认不会出现大的风或雨的情况。台风警报将会在19日晚上半夜解除。
但在此时段,防汛部门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今年调研防汛工作时就说过:“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
而上海市防汛指挥办公室副主任刘晓涛则把这一次转移看作是一次大演练,“我们知道了该如何撤离,以后再来更大的台风,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他还表示,这一次的转移就比上一次台风“卡努”来的时候要做得快,而且准备也要充分得多。
朱明福也认为,今年政府的整个组织体系在应急措施方面的运作比以往更加自如。
而南汇区防汛指挥办公室主任朱乃方在这一次防汛工作中看到了理念的转变。
“以前我们防汛的指导思想是不要让海堤垮掉。哪一块堤被冲垮了之后,就派民兵上去堵。但是现在思路不一样了,习书记也讲了,我们的目标是零死亡,少损失,核心工作是人。”
本报记者 吴晓鹏 实习记者 钟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