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垃圾,不过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这句话在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得到了准确的验证。而且,他们把每样资源都放对了地方。
上文说到塔山工业园把煤炭资源“吃干榨尽”,这“吃干榨尽”的生产流程,正是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今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塔山工业园区视察,站在园区模拟沙盘前,详细询问了园区内各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同煤集团董事长刘随生讲到,园区是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的,能把开采出来的煤炭资源层层转化。贾庆林主席点头称是:“好,循环经济是国家提倡的。”
中央领导的鼓励,再次坚定了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心。他们坚信,“塔山模式”将是传统煤炭工业发展的出路。
两年前,众多新闻媒体齐聚建设中的塔山工业园区,时任同煤集团董事长的彭建勋站在一片荒地上,手持一卷蓝图向记者描绘塔山的未来。两年后,我们再次来到初具规模的塔山工业园区,看到当年的蓝图已经或正在变成现实。煤矿于2006年7月19日试生产,塔山煤矿的首采工作面已试采一年,选煤厂已试车成功,铁路专用线也先期投入生产和运营,综合利用电厂有3台机组继发电,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循环经济的龙头已经昂起。
在塔山煤矿一间会议室内,技术人员拿出一张张有关塔山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图”、“物料平衡图”、“能量平衡图”、“能量转化图”,向我们详细介绍这里全新的煤炭生产“循环路径”:
原煤开采出来之后,全部进入配套的选煤厂,经洗选后精煤送入精煤仓,作为优质商品煤出售;洗选过程中产生的中煤、煤泥以及排放的部分矸石,输送到综合利用电厂和坑口电厂发电,电力供园区使用和对外输送;发电产生的热经过热电联供系统,取代锅炉对居民供暖。此为塔山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第一阶段或称“第一条循环链”。现在这一链条已经启动,去年集团公司本部的冬季供热就是由综合利用电厂承担的,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为此,集团所在的平旺地区拆掉了300多座锅炉房,拔掉了300多根烟囱,有效地减轻了冬季环境污染。
塔山煤矿与其他矿井不同,它开采的是石炭二叠纪煤系,这一煤层往往伴生着大量的高岭岩,按1500万吨的年产量,最终会有450万吨高岭岩产生。这部分高岭岩原来只能被当作矸石排掉,现在,它们被输送到高岭岩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经过磨细、干燥、煅烧、改性后,制成高岭土系列产品,可广泛用于造纸、化妆品、陶瓷、医药等行业。此为塔山循环经济第二阶段或称“第二条循环链”。近年来,世界高岭土市场日渐兴旺,而我国高岭土储量居世界之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煤矸石和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原料,用于生产水泥,水泥厂排出的废渣,进入砌体材料厂用于生产新型砌体。矿井排出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再进入电厂复用,选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泥水经浓缩机沉淀处理后重复使用,一部分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可用于矿区生活、消防及井下洒水。此为循环经济的第三阶段或称“第三条循环链”。
这种生产模式和生产布局组成了这样一条工业链:各生产单位首尾相联、环环相扣,上一个生产单位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生产单位的原料,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把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真正实现了煤炭资源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实现了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的特征,表现为“3个R”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同煤塔山工业园区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榨干废弃物,形成闭路循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环境、资源代价降到最低。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琪、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陈清如、周世宁等专家认为,塔山的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体现了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体现了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统一,体现了新的环保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资源型企业(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指导意义。
显然,塔山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扭转多年来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大量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按照规划,塔山工业园区分两期工程进行,一期工程项目有塔山煤矿、塔山选煤厂、综合利用电厂和铁路专用线。经过4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已按预定目标全部投入生产或试生产,基本实现了预定建设目标。据测算,全部项目建成并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从社会效益上看,塔山工业园区建设将为改变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模式树立样板,为同煤集团做大煤炭主业,实现规模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保证生产接续,促进矿区社会稳定;并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