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节能减排为高新产业腾空间
本报郑州9月21日电 (记者李杰、曲昌荣)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对1100多家高能耗、污染型企业及落后生产工艺,依法实施了取缔、关闭、淘汰,为高新技术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2006年,郑州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2∶8调整到2.1∶7.9,轻工业增速首次超过重工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年提升11.3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在郑州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自2005年以来,郑州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通过节能降耗这一杠杆“撬动”经济转型,淘汰高能耗、污染型企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该市重点抓好火电、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纺织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对1100多家高能耗、污染型企业及落后生产工艺,依法实施了取缔、关闭和淘汰。2006年,郑州市淘汰水泥生产能力约650万吨;2007年预期再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50万吨左右。这将为新型干法水泥提供1000万吨以上的生产空间。
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关,郑州市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企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今年上半年,郑州共审批项目128家,验收项目29家,全部执行“环评”制度;全市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2006年同期分别削减6305.8吨和3189吨,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郑州市将节省下来的土地、资金用于加大增量调整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资金、财税政策、财税服务等手段,支持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郑州选择50家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年设立500万元创新资金,促进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市财政预算每年专项安排1000万元,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节能减排工作推动着郑州经济转型,传统工业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逐年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年提升。2003年至2006年,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依次为22.2%、22.3%、27.7%和33.5%,4年提升1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