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仙墙(左)、陶兵林(中)及合作伙伴
2007年8月2日,3名海归与16位农民在武汉市黄陂区工商局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
邵仙墙在留学日本期间便已看到葛根的发展潜力,旅美博士后徐薇2005年回国从事葛根素和黄酮类等医药中间体提取物的研发工作,去农业大国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的陶兵林,回国不到两年,便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与大家筹划做大做强葛根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
为何建立专业合作社?
“我们成立这个合作社就是想整合经营,改善农产品分散经营的现状,帮助农民企业做大做强。
”陶兵林介绍说,“再一个,合作社确实可以帮助农民致富。在湖北种水稻,一年的收成也就900元钱。如果种植葛根,一亩地可以收4000公斤,合作社对内有保护价,最低也以7毛钱一斤收购,高于市场上的5毛钱。”
陶兵林说他在国外的经历给了他不少帮助。“我在国外看过农业为加工业提供原料,利用工业、贸易、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但在我国,农民没有下游的产业,除了种植,没有别的加工能力。如果有一个合作社的话,就有条件把农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进行渗透延伸。”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只是叫法和我们不同。其实政府一开始的想法是成立葛根协会,后来他们认为我提出的合作社比葛根协会更好一些,就认可了这个方案。”陶兵林说道。
遇到的困难还真不少
虽然在2007年8月2日,湖北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但直到9月13日他们才拿到税务登记证。合作社不同于协会,它有一些经营的功能,所以目前他们只能参照公司制来做,陶兵林说:“谁也不知道怎么做符合规范。”
据他介绍,国家现在的扶持政策,包括销售方面的税收政策、贷款政策等,都还没有量化,相关的财务管理政策也还没有出台。与此同时,合作社内的农户也存有疑虑。
闵国桥是参与合作社的农民之一,过去一直在外打工,他今年没有离开,与妻子下地种起了葛根。起初,闵国桥并不想参加合作社,但听到政府与合作社的宣传后,他觉得加入合作社收入还不错。“我们对刚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还不了解,今年上半年才播种,所以暂时我还不是很清楚自己能不能比过去挣更多的钱,要到今年12月收割了才知道。”闵国桥说。
采访中有两个问题,闵国桥回答得很简洁,一是“参与合作社,你所投入的是什么呢?”他说:“投劳力。”另一是“你是抱着什么想法参与到这个合作社的呢?”他说:“多赚些钱。”
虽然,在国外,类似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有很好的发展。但在国内的许多地区,农民在资金、技术、信息交流等多方面都处于萌芽期。海归的眼界能为农民真正带来切实利益吗?
农民对海归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