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涛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 赵彬 摄 |
作协党组书记雷涛:陕西作家签约制年底前实施
陕西省作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作代会后,省作协会采取什么具体举措让陕西文学真正强起来?作协党组书记雷涛说,他有一肚子的计划等着实施,昨日下午,他将这些具体措施对本报记者做了独家透露。
■坏事变好事:作家签约制吸取外省教训,精选作家
记者:关于作家签约制,外省此制度已经实行多年,我省目前正计划实施,但已经稍有滞后,你怎么看这种滞后?
雷涛:我们省的签约作家制,确实有些滞后,滞后了3至5年吧,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滞后并没有影响我们陕西的环境和发展,因为我们始终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创作和发展,陕西作家一直保持了全面、旺盛的发展势头。
记者:怎么才能把坏事变好事?
雷涛:比如说,我们曾专门派人考察了几个省,看人家签约作家如何搞。有几个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一条,有的省一次签约三十个、五十个,结果呢,疏于管理,几年后,有的作家有作品,有的作家就没有作品,而对没有作品的作家又缺乏管理,就等于放羊;第二,他们在签约的过程中,不照顾不同的文学样态,比如说,重视小说,或者重视散文,而忽视了另外的门类,这一点对我们来讲,也有好处,我们这次来搞,就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杂文都照顾到,包纳所有的文学门类,这是我们借鉴的;第三个,对签约作家进行跟踪管理或者叫追踪管理上,我们会更加明晰,作家虽然根据自己的体验生活进行创作、主题的选择,但是作为文学的主管部门来说,我们也有责任,组织更多的作家和评论家对这些签约作家进行会诊。
记者:会诊倒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措施。
雷涛:对,作家们把自己的写作的计划、创作的状态一讲,然后这些老作家、评论家,根据自己的设想,提一提看法,虽然不一定他们会听取这些意见,但签约作家最起码会有个感触,或者感想,得到有益的东西,对他们的创作绝对是有好处的。
■以文学院的形式管理作家
记者:那作协和作家如何签约?会约定什么内容?
雷涛:成立陕西省作协文学院,以文学院的形式,对作家进行管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可以有2年的、3年的、5年的,根据本人创作计划和本人基本情况,来确定签约的时间。约定里包括作协、作家两方
的责任,我们在签约作家的基础上还要成立相应的评审、评判机构,比如说在两年内,完成什么样的作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这将来都由相应的评论委员会进行测评,来确定我们下一届还能不能续签的问题,还有个措施就是我们拿出一定资金补贴,给一些签约作家当“工资”。
■补贴 每个月不低于1000元
记者:当然每个作家都希望得到补贴。
雷涛:但是我们要有区别,如果说生活上比较拮据,我们就一定给他补助,如果是公务员等条件较好的作家,目前的工资、环境等都很优越,本人也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就可以不给工资和补贴。我想,根据我们省的情况,也算是一份工资,或者叫报酬吧,当然随着签约的结束,报酬也结束,如果下次还能续签,报酬继续。
记者:作协这样投入的话,签约作家的人选就比较重要。
雷涛:所以,我们现在已经讨论了好几次,不断地进行筛选,我们把这些作家公布以后,要得到文学界、社会认可,而且他们以后确实有培养前途,有创作潜力。
我们要照顾到老中青,不一定说老作家不能签约,如果创作状态很好,我们还要签,但是重点是中青年作家,注意力集中在中青年。通过这次作代会,我又有了些新的想法。我们原来已经确定了十余位,这次看来还要增加,增加打工族,他们真不容易,我们要扩大人员;第二,要照顾残疾作家,我可以告诉你,像贺绪林、像刘爱玲,我们要争取让他们作为第一批签约作家,我们给他们提供生活保障,还有出书的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次在会上和他们接触,我觉得他们作为一个残疾人,真不容易,一方面要求生存,还在保持对文学的热爱,让我很敬佩,作为作协这个创作之家,我们要照顾他们。
记者:如果作家没有按照约定完成作品怎么办?
雷涛:我想,如果没有完成,这几年的签约对他们也是一个锻炼提高,这就和一个学生考试一样,同样一个考场,有的能考上大学,有的考不上,不能说对考不上的进行什么样的处理,那下一届就没有人和作协签了。
记者:签约作家我们一直在说,但现在还没有落实,能不能给我们个具体时间?
雷涛:签约作家我们必须在今年完成,原来计划8月,因为忙作代会,推到年底以前,年底前必须完成。
■成立专业委员会 开阔评论视野
记者:文学是由创作和评论两个方面构成的,但是这些年“人情批评”的猖獗让文学丧失神圣,我们省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雷涛:老实说,人情批评的确普遍存在,只说好话,不说缺点,甚至用物质金钱去收买评论家为自己说好话,在全国都是普遍
现象。在我们省这个现象有,但不严重,我倒觉得我们省的评论家在批评时,都能恪守一个文学评论家的品格,特别是年龄处于40岁左右的这一批,他们都表现出文学批评家应有的批评责任,在研讨会上一点不留情,甚至在会上引起激烈争论。我们陕西人都有这种刚直的性格,在批评家身上都有体现。
记者:对陕西的文学评论队伍建设,你有何设想?
雷涛:作代会后我们近期就要召开作协主席团第一次会议,第一个措施就要恢复和成立各种专业委员会,例如小说委员会,评论委员会,少儿文学委员会,杂文委员会,通过成立委员会,把每个副主席进行分工,每个人主管一方,各负其责,各个委员会关注自己领域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发掘人才。文学评论委员会就要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定期开会,让文学评论家进行业务学习,不光了解陕西的文学,甚至了解世界文学的走向,这样视野才能开阔,才能对文学作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占有的分量、展示的社会生活深度有正确的、公允的看法。
■全省范围普查70后、80后作家 发现文学人才
记者:有人说,我们省作家“高龄”居多,但70后、80后作家缺乏,对青年作家培养,有什么计划?
雷涛:我们省,可能有大批70后、80后作家存在,但是我们没有普查过,对他们发现不够。这次作代会后,我的一个想法,就是把我们省70后80后的作家进行一次大范围排查,把每个地区搞个摸底,把真正有潜力的年轻作家发现出来。然后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鲁迅文学院的输送,等等。不过,文学这个东西啊,不像我们组织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今天一抓,明天就有效果,不可能,它有它的规律,读者的期望值我可以理解,但这毕竟不是生产。
记者:近年我省作家新作呈现“井喷”态势,对一些优秀作家,如何让他们走出去,在全国打出影响?
雷涛: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省这些年出现了十几位作家,我们准备把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在全省和全国进行进一步宣传,除了在陕西,还要在中国作协的帮助下,在北京召开大型新闻发布会,总体介绍他们创作状态,每一位也要讲他们创作体会和打算,让全国文学界了解陕西作家。
记者:和外省作家相比,陕西作家以前并不重视宣传。
雷涛:我们陕西作家有个特点,不太注意宣传自己,这就是陕西人老实,耿直。我们陕西作家作品的厚重感,我们一直保持着,这个东西不能丢失,不能看到外省有什么现象,我们就一味去模仿,我们要恪守自己的东西,不管怎么说,这个路子我们要坚定走下去,这也是我们陕西文学今后希望所在,如果我们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失掉自己,就叫邯郸学步,最起码,我是这么一个坚定的看法。我们的作家,在农村题材的写作上,我可以斗胆地讲,代表着中国汉语言文学创作在农村题材创作上的一个水准,一个风格。这是中国式的语言,汉民族的语言。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学,在我们陕西有充分的发挥。
■“文学强”不像种瓜种豆 需要时间
记者:作代会上,很多代表提出的例如建立文学库等建议,作协会采取吗?
雷涛:当然会。比如说,我们应该建立陕西省作家的文学库。这我们下一步就着手准备,先把省作协会员的作品收集起来,包括创作历程,主要作品,每个人一个位置,保存起来,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最起码可以培养我们作家的自信心,归属感,荣誉感。还有我们已经滞后,但要赶上的,我们省作协的网站,一定要建这个网站;还有,会上反映我们省在创作上重视小说,对诗歌重视不够,会后,我们准备搞一次大型诗歌采风、创作活动,把阵势先搞起来,当然不能指望一次活动,就有一批新作出现,但是制造一种气氛,把诗歌创作振奋一下;还有些同志建议成立作家基金会,通过慰问路遥的母亲和家人,我发现确实需要这个基金,我们可以广泛地联系社会上一些基金会、商界、包括慈善组织、成功人士、红十字会组织,大家都拿出一定爱心,我们再把这些钱拿出来给需要的作家;还有,我们下决心实施的,加强我们在省际、国际间的交流,不同国家的访问团,组织一批又一批作家到兄弟省市去,到国外去,参观、学习交流访问。
记者:这么多措施实施完后,陕西文学强指日可待。
雷涛:那不是,还要重复一次,不敢把我们这个行业,搞成工业生产,搞成种瓜种豆,到了秋天都收获(笑),发展文学需要时间。本报记者 狄蕊红 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