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杨利伟举起“中华复兴之火”。(资料照片)
“忙啊!夜里12点睡觉是常事。白天除了组织航天员训练,自己训练,还要参加一些技术性的会议,处理日常事务,白天没有办完的事,就只能放在晚上了。”
忙,对于航天英雄杨利伟来说,似乎已习以为常。由于攻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现在的杨利伟更忙了。
“训练,我肯定是要参加的。”“神五”凯旋之后,杨利伟仍然坚持训练,至今从未间断;关键项目,杨利伟总是第一个上。
“神六”之前,杨利伟就提出“航天操作"零"失误”的训练标准。他说,单个航天员能做到的,两个航天员就更应该做到。为了保证“神六”飞行返回的圆满成功,杨利伟把自己在“神五”飞行过程中的亲身体会,以及很多数据毫无保留地提供给“神六”的航天员,同他们一起讨论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神六”发射前进行的训练考核,杨利伟的成绩仍名列前茅。
执行后续任务,对航天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年,杨利伟又提出新的训练目标和要求:要在没有任何外界、包括地面信息帮助的条件下,能独立自主处理情况,从训练要质量,从质量要安全。
前阵子,手操作控制系统考核完毕,讲评时,杨利伟给大家演示如何修正偏差。这时,有人提出:“要不然你给表演一下手控?”这样事先并无准备的“动态考试”,难度相当大。“自动失控”、“系统失灵”、“地球没了”(意指出现很大偏差,看不见地球了)……“情况”一个接一个,杨利伟把几项内容都做了,而且完成得很好。
从“神四”到“神五”,从“神五”到“神六”,人船合练“手控”,杨利伟都是优秀。
杨利伟还牵头负责选拔、培训教员和主编教材。教员的培训很重要,因为只有用好的教材,培训出高水平的教员,才能造就合格的航天员。教员的选拔,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持证上岗。“没有好的教员和好教材,就谈不上训练质量。”杨利伟说。
选拔、培训过程中,航天员训练中心对已有的相关标准进行整理,重新复核;在“神五”、“神六”两次发射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经多方论证确定哪些是需要增加的,哪些是没必要的;并根据需要制定了新的航天员教材,使其更系统、更规范。
我国即将实施“嫦娥工程”首颗探月卫星发射。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将成为继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飞船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促进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推进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将产生重要作用。
展望这一远大目标,杨利伟和航天员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科技日报/于莘明)
解放军报消息:9月的京郊,秋高气爽。几经周折,记者见到了已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的杨利伟。走进他的办公室,有关载人航天方面的书籍、飞船座舱模拟图和各种火箭、轨道舱、返回舱等模型,占据“半壁江山”。如今的杨利伟除了负责航天员的日常训练和管理等工作外,自身的体能训练一刻也不放松。随着“神舟”七号进入“倒计时”,杨利伟还要参与许多科研和决策层面上的工作。
人民日报文章:4年前,一段历时21小时23分的太空旅行,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一飞冲天,千年梦圆。随着杨利伟的成功返航,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舞台从此更加广阔。杨利伟,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国人的尊敬,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