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各界评说泉城义工
本报记者 袁成本
山东政法学院副院长宋云峰: 看了中央媒体关于泉城义工的报道,我很受感动。泉城义工的口号是“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他们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建设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在我们山东政法学院,也有一支集体义工队伍,他们是刑事司法学院的大学生们,在杆石桥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一个“放心吧”,给孩子们当辅导老师。每逢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左右小学生放学的时候,家长们大都还在上班。为了让孩子们远离网吧等不良场所,一到南上山街小学放学的时候,那些没有爷爷奶奶来接的孩子们,都由刑事司法学院的大学生义工接到“放心吧”,在这里进行辅导或开展各种特色活动,直到下午6点以后家长来接。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都没有中断过。他们的义举,不只是组织了一个让家长们放心的“放心吧”,而且倡导、传播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社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包心鉴: 目前济南共活跃着四万多名义工,还出现了义工家庭、义工班组、义工团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把泉城义工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去把握,它的意义就更加重大。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人的利己之心得到淡化,利他之心得到强化,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某些社会矛盾得到消化。
济南时报机动记者部记者赵言民: 我本人也是一名义工,多次参加为农民讨薪、“千人法律援助”等专项主题活动。近年来,泉城义工共为农民工讨薪两千多万元。参加这项活动的有许多律师。过去,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律师是一个“向钱看”的群体,通过与他们接触,才发现他们既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又充满了爱心。有一次,肥城市一位曾当过包工头的袁姓老人,在孙女的搀扶下求助讨薪。由于时过境迁,七八年的账目乱成一团。他之所以讨薪如此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对欠钱数目争议太大。这时,女律师雷文与她的搭档一起,用了13天的时间,终于理清了账目。有了可靠扎实的证据,才能依法维权。后来,当把十几万元送到袁荣利老人手里的时候,他感激地不知说什么才好,非得拿出5000元表示感谢她。雷律师告诉他,这是法律援助,收费就犯错误了。为农民工讨薪和“千人法律援助”本身,就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即使那些针对性不强的“广场式”活动,每次也都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有很多次,律师把法律的程序和解决问题路径给解释清楚之后,当事人心里豁然开朗,矛盾很快也就化解了。
济南市历下区公安局民警隋健: 看了媒体关于济南义工的报道,我真是很敬佩。过去,我一直以为当义工的都是离退休人员。通过这次报道才知道,他们中有很多都是上班一族,用业余时间为他人服务。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整天忙忙活活,确实没有时间。等退休了,我一定会去当义工,我会当一个好义工。当义工,既能提升自我,又能奉献社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当义工,是一个借助社会平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为别人服务中找到乐趣,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