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强调:中国公益事业现代化需效法奥运机制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近日在与中国致公党联合发起扶贫公益工程仪式上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公益事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重大差距,奥运会兼具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其运营体制值得广大公益组织效仿。
林嘉騋以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筹备情况为例,分析了中国公益事业发展需要借鉴的三大要点“创新、保护和分享”。
他介绍道,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举办奥运会曾让主办城市叫苦不迭。因为奥运会的确是个赔钱的大窟窿,直到洛杉矶的经济奇才彼得•尤伯罗斯(Peter Ueberroth)提出“以奥运养奥运”的新创意,才使奥运会这一公益盛事不致夭折。
尤布罗斯在公益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创新商业机制,确保了奥运会实现公益目的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其主要核心就是设计了使参与企业与个人能够获益的环节,并竭尽所能保护这些利益不被侵犯。其中最著名的机制就是“特许产品机制”,尤布罗斯招标30家企业的产品作为奥运指定产品,确保产品的排他性,并独家使用奥运五环标志。这一创新于1985年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并最终发展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TOP”赞助商体制(The Olympic Partner Program),确保了国际奥委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奥运会主办地的利益,国际奥委会不仅为主办地提供的建设补贴,还与主办地分享企业赞助计划,即将次级层次的“地方奥运会合作伙伴”(如“北京2008合作伙伴”计划)的经营和收益交给了主办地。
尤布罗斯不仅令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扭亏为赢,还真正奠定了现代奥运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商业基础,使得奥运会真正成为了能产生强大政治、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全球性公益活动。
林嘉騋说,中国公益项目普遍缺乏运营理念,没有充分设计适于社会反响好,群众参与多的环节。例如火炬传递,在尤布罗斯手上经过创意,就成为了重要的营销手段,获得了赞助商的大力支持。
他还补充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公益事业同样可以催生奥运会一样的国际品牌。他呼吁公益界仔细学习借鉴奥运机制。
据称,此次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合中国致公党联合发起的信息化扶贫工程——中国村络工程也花了大力气建立运营机制,将确保参与机构的商业回报与社会效益取得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