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编者的话 金秋送爽,果满枝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了。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本报从今日开始,分十六个专题进行特别报道,全面反映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我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辉煌业绩;反映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当太钢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时,当太重生产的发射塔架助“神舟六号”一飞冲天时,当世界的目光齐聚平遥时,当晋商文化又一次轰动全国时……作为山西人,感到无比骄傲,因为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正昂首走来。
是的,正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演绎着我省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十六大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拓宽发展视野,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环境生态工作,开辟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途径,山西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速度之美:抢抓机遇,赢得跨越式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山西要想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能在速度上做文章,如果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成为摆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山西省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思路决定出路,一出出加快发展的好戏在三晋大地拉开大幕。
“两区”开发引爆了忻州的潜在活力。全市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27.33亿元,同比增长45.2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阳泉市实施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百项工程”,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去年创下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两个历史最好水平,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
各市的蓬勃发展,给全省经济增长注入了奔腾的血液。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好中加快、快中趋优”三大特点。初步核算,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511亿元,同比增长14.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17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95亿元,同比增长20.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达到176.78%,创历史新高;海关进出口总额52.3亿美元,增长83.3%,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60个百分点。
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如同五年来的缩影,我省经济实现了一次次飞跃——
2002年到200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324.8亿元增长到4746.5亿元;
财政总收入由292.4亿元增长到1048.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150.8亿元增长到583.4亿元,从全国第19位上升到第11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34元增长到10027元,由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50元增长到3180元。
我省经济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而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大动作又为这辆列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它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越跑越快,越跑越稳。国家将我省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份;我省出台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意见》;大改革、大开放策略让我省以大气魄的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
转型之美:双轮驱动,实现协调发展 作为全国老牌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到本世纪初已经是风光不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周边省区差距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
实现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做好煤炭的文章。改变长期初级化、掠夺式开采的现状,把煤炭工业推向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综合高效发展和文明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2005年,我省煤炭行业“三大战役”打响,现已顺利完成第一、第二战役任务,全省煤矿、资源结构和产能趋于合理,煤炭开采“多、小、乱、差”的状况初步扭转。
2007年4月,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在我省全面启动,煤炭行业“第三战役”正式打响,支持煤炭大企业联合、兼并、收购、重组或托管小矿井,实现资源整合,成为这次战役的主旋律。
晋城煤业集团先后与周边22个煤矿达成合作协议,目前已形成控股和持大股煤矿15个,参股煤矿7个;河曲县对7座煤矿进行了整合,建设年产5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矿井投产后,年税费在1.5亿元以上,而原来7个小矿,每个矿每年只有30万元的税收,整合的成效由此可见。
从15万吨到300万吨,太钢完成我省传统产业一个漂亮转身,正是这个转身成就了太钢成为世界最大不锈钢生产企业的梦想。今年上半年,太钢营业收入达到490亿元,直逼去年全年目标,拉动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旅游文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壮大。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新型工业化水平已从2000年的11.25%一路攀升至2006年的38.57%。
针对我省工矿型城镇比重较大、城市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的现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速、增量、提质、整合、转型”的城镇化进程总要求。省政府作出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配套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各市、县着手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2006年,全省共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63亿元,城市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等指标明显提高。
和谐之美:以人为本,实现碧水蓝天 为了摘掉“全国污染最严重”的黑帽子,省委、省政府定下一道比全国高出5个百分点的硬杠杠:“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同时,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下降25%,污染物排放下降40%。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多次强调,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如果不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以人为本”将难以落实,和谐山西将难以实现,子孙后代将难以原谅。必须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建设生态中求发展。
“壮士断臂”,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
我省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从2005年四季度以来,我省关闭了近5000个非法采煤矿点,淘汰关闭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1600个,关闭违规焦炉180多座,压缩焦炭落后产能1500余万吨。省经委主任洪发科说:“现在,节能减排规划已经落实到了具体项目上,并且有了时间表。”
站在被环保部门依法炸掉的烟囱旁,正在停产整治的吕梁粮裕焦化公司董事长刘卫平心疼地说:“停1天就得赔进去近5万元哪!”以“腾笼换鸟”的理念,吕梁市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关停取缔严重违法的排污企业191户。
要经济增长,更要蓝天碧水,成为全省上下共同的心声;要发展,更要科学的发展,成为全省人民实实在在的行动。
2006年1月,我省出台了全国第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省统计局局长杨文章介绍说,指标体系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为主构架,共有44项量化指标,其中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占1/5强。今年4月17日,考核结果正式公布,一些长期傲居前列的经济强县、煤炭大县、焦炭大县位次后移,有的甚至落到百名开外,而一些多年未显山露水的县(市)名列前茅。
新的指标体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看似枯燥的统计数字背后,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本报记者 杨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