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威海——成就梦想的人居福地(组图)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对,西与内陆相接,北与辽东半岛相望,南与上海相应,素有“京津的钥匙与门户”之称,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城市。现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并设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出口加工区。陆地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总人口249万。

  威海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1398年,明朝在此设卫屯兵,取名威海卫,意为“威震海疆”,威海由此得名。
1898年被英国租借,1930年收回并设立特别行政区,1951年改称威海卫。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至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

  20年来,威海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抒写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卷。伴随着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获得,威海开始一步步为世人所瞩目,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跨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投资环境40优、中国大陆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行列,所辖的荣成、文登、乳山三个县级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县。如今的威海,经济繁荣发达,政治昌明公平,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有序,人民殷实幸福。

  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威海恰好处于中国南北平分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水近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0%。湿润而不潮,环海而无雾。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城市绿化率44%,人均公共绿地18平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一年中一半以上时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威海有山皆绿,有树常青,有泉皆涌,近千公里海岸线更像是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市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是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全国首个“优秀旅游城市”群、山东省第一个省级“园林城市”群和“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获得了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度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2003年10月,荣膺了全球人居领域内的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

  威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每一个威海人都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就没有现代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等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经济与环境同步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更成为历届市委、市政府以一贯之的重要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二十年来,威海市坚持不懈地开展“碧海、蓝天、青山、净土”四大行动。先后关停小造纸、小化工等排污严重的企业50多家,对5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三废”治理。清理近海养殖3万多亩,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1%。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和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近海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和优于相应功能区标准。拆除了市区1500多座小锅炉,迁建改造了玻璃厂等烟尘排放大户,城区集中供热率、气化率分别达到90%和99.12%。“十五”以来,全市每年植树2000万棵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去年达到37%,规范整治了600多家采石场,关闭了100多家采金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86%的镇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未来几年,威海市将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是最珍贵、最有限的发展资源的理念,以创建生态市为抓手,坚持不懈地大搞造林绿化,强化节能降耗,加强污染防治,把威海建设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世界精品城市,把人居品牌打得更响。

  充满活力的城市

  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之初,全市生产总值只有34亿元,人均1480元,分别居全省第13位和第5位,2006年生产总值达1368.5亿元,人均49175元,增长了40倍和33.6亿元,分别居全省第9位和第2位,占全省的比重由3.84%提高到6.26%。

  二十年来,威海经济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跻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中国大陆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行列,实现了威海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全市财政支出由1987年的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88.3亿元,提高了43倍,年均增长22%;人均财力由1987年的85元提高到2006年的3534元,增长了41倍;人均财力居全省第2位;全市财政连续20年实现收支平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作为第一导向、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和谐作为第一追求,立足本地实际,抢抓机遇,加快科学发展,是威海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奥秘所在。

  威海工业,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集群、骨干膨胀、品牌带动三大战略,做大做强运输设备、电子信息、机电工具、轻工纺织和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培育了三角、成山、金猴、好当家、海马、艺达等一批知名品牌。2006年,全市工业企业总数已发展到1.5万家,资产总计122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39亿元,是1987年的98.6倍,年均递增27.3%;实现利税213亿元,是1987年的50.7倍,年均递增22.9%;实现利润142亿元,是1987年的51倍,年均递增23.1%。

  威海农业,突出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2006年粮经种植面积比达到46:54,种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积极发展节草型畜牧业,奶牛存栏量6.3万头、生猪存栏量64万头,畜牧规模养殖场691家。大力发展食鱼型毛皮动物养殖业,水貂存养量1200万只、狐狸存养量150万只。

  威海渔业,突出发展海珍品养殖和远洋捕捞。威海市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近千公里,海域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可养殖滩涂浅海300多万亩,海产品产量、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针对近海资源短缺的问题,威海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已发展工厂化养殖130多万平方米,名优养殖比重达65%;发展远洋捕捞船只216艘,远洋捕捞产量7.6万吨。

  民营经济,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分别进行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个体私营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构建了融资担保、信用评价、行业协会中介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发展管理“七大体系”,为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2006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56772户,从业人员11.16万人;私营企业15911家,从业人员25.17万人。规模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900多家,实现增加值391.8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6.81%;实现工业总产值1604亿元,是1987年的134倍,年均递增29.41%;上交税金37.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2.34%,是1987年的500倍,年均递增38.7%。

  开放包容的城市

  威海早在唐朝就与日本等国开展贸易往来,明清时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商埠。19世纪末从英国传入,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足球队和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这里也成为中国著名的侨乡。1990年9月16日,威海人率先开通了中韩之间第一条海上航线,奏响了威海对外开放的强劲序曲。

  近年来,威海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调整、促技术进步、促创新”和“威海以外都是外”的方针,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开放的层次、质量和水平,在招商引资、市场开拓、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构建起了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先后与国内13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与2个城市建立了结对子、友好合作关系,与162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外来投资由最初的服装、缝制玩具、塑料制品加工和水产品加工发展到机械、电子、轻工、建材、旅游服务、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在投资威海的客商中,更有一批像韩国三星、日本三菱、伊藤忠、美国美林、英国英维思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近4年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1%,累计44.9亿美元;实际利用国内资金年均增长50.2%,累计71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34.3%,去年达95.2亿美元。目前,威海经济外向度达54.3%,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桥头堡”。

  威海市不断优化对外环境,围绕“居住在威海、创业在威海、成功在威海”的理念,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着力建设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深化了行政体制改革,率先建立了市、县、镇三级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市级精减了331项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平均缩短80%。2006年11月,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威海被列为“银牌城市”,其中内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反馈的政府效率两项指标分列第4位和第11位。

  威海市与海外人文往来密切,仅与韩国开展的人员交流就超过10万人次,常住威海的韩国人超过两万人,韩国宾馆酒吧、韩国商品超市、韩国村、韩国学校、韩国医院等已成规模。市区每100个人就有一个与外国人为邻。威海市还多次举办了中韩(威海)经贸洽谈会,中韩文化产业交流展,连续举办了东北亚经济论坛、东亚投资论坛、国际人居节等有影响的国际性节会。国际人居节是全世界第一个以人居为主题的节会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赞扬和参与。如今的威海,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文明和谐的城市

  威海人纯朴善良,威海的社会环境安宁祥和。“做文明市民,建和谐城市”,一直是威海人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近年来,威海市以建设“文明威海”为总抓手,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创新创业、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威海精神,狠抓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区评选活动中,所辖“三市一区”连续十二届实现“一片红”,涌现出了300多个国家级、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以及杨正权、邹树君等一批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先进人物。1998年、2002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座谈会分别在威海召开,文登市“立足为民服务·建设精神文明”、威海市建设“诚信威海”的经验做法被推向全国。2005年,在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荣成、文登两市同时跨入首批全省文明城市行列。

  威海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推动“平安威海”建设深入开展,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各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三市三区均达到省“平安县市区”标准。2005年5月23日,威海市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这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获得的最高荣誉。2007年9月10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新闻发布会宣布,威海以“当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治安良好,生态可持续发展”,被评为中国最安全的前十个城市之一。

  民生为重,大爱无垠。关注民生在威海上下渐成强音。广播电台“行风热线”、电视台“直播威海”、日报“党报热线”等舆论监督类节目已构成一个立体的民意通道:早上听“行风热线”,白天打“市长热线”,晚上看“直播威海”,成为很多威海市民的一种生活状态。听证会、座谈会、市长信箱、市长12345公开电话、重大事项公示、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威海市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民众有说话诉苦的地方,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

  一座文明和谐的城市,少不了丰富多彩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威海在全国较早开通了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5万户,入户率达到95%;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建设,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全市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比全省和全国分别提前2年和4年。在市中心地段建设了文化广场、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体育场等一批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近年来,他们利用这些载体,常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和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

  热情好客的城市

  威海的海、岛、泉、山、城俱佳,近1000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100多个岛屿、70多处天然海水浴场、10多处地下温泉和众多港湾,我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天下第一滩”银滩等风景名胜区,像棋盘一样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构成威海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中国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成山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法华院、“大东胜境”铁槎山等地,历史厚重的甲午文化、刘公文化和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人居文化、民俗文化等,留给人的是无尽的回味和遐想。

  市区拥有7个大型开放式公园群和60多处小花园,形成了“山在海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个性化城市建设风格。

  为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要,威海有关方面整合文化资源,策划推出了大型山水演艺《梦海》、史诗性大型舞剧《甲午忠魂》等一批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创办了人居节、国际钓鱼节、渔民节、海鲜节,并整合民俗资源,开发了观天鹅、吃海鲜、购海货、住渔村、搞垂钓、赶小海等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了河口胶东渔村、石岛桃园民俗村、孙家疃民俗旅游村等旅游度假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星级饭店已达59家,按人口比例测算,是山东省拥有星级饭店比率最高的城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发展到4万多人,旅游业从业人员总数达20万人。威海拥有中国最发达的公路交通网密,两小时以内的国际空港三个。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的配套服务体系,具备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

  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威海赢得中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所辖三个县级市也先后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为目前我国唯一的优秀旅游城市群。威海也同时成为“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城市”、“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

  2001年以来,威海市接待游客量年均增长12%,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4%,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去年接待游客1150万人,旅游总收入101.8亿元。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6年占三产和GDP的比重分别达到25.2%和7.4%,高出山东省7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威海市现在正以福文化为灵魂,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全力打造东方幸福海岸线,目前十几个旅游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和筹划中。其中,刘公岛空中客车项目,将形成4.2公里的海上观光平台;“夜游威海”海上娱乐项目,把观夜景、洗温泉、购韩货等旅游活动整合在一起,将使威海湾形成欢乐之湾和水上不夜城,打造出“夜威海”这一新的旅游品牌。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