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九亿农民不富,整个国家就不算富裕;九亿农民不稳,整个国家就难以稳定;九亿农民不能实现小康,全国人民实现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民增收困难。中央财政下大力气,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予以大力支持,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
我区坚决落实财政部的有关精神,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收到显著成效。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然而,解决“三农”问题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各方面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加以解决。我们希望,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更完善,各方面支农的力度更大些,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真正享受到党的阳光温暖。
今年6月,武鸣县农民覃生灵与其他农民朋友一起把一台台崭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摆”到自家的门口。
说到联合收割机,老覃一脸的兴奋。因为,就在半个多月前,他家这台价值22万元的日产自行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到手时,仅花了他自己的16万元,其余6万元为政府补贴。与老覃一样,今年广西许多购买农机的农民都得到了政府的补贴。2007年,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我区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补贴资金近15亿元。
农资综合直补
2007年种粮农民的一大喜事
给予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是中央继种粮农民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之后又一重大支农惠农政策。
自治区财政厅吴云副厅长说,在总结去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我区财政部门全面实施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共安排资金6.48亿元,比上年增加4.38亿元,增长207.90%。按照我区种粮播种面积计算,全区平均每亩补贴标准为16.20元,比上年的6.71元增加9.49元。
按照自治区政府6月初出台的有关规定,广西实际种植水稻和玉米的农民均可享受到这项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进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标志着农民群众实现了从“种田不交税”到“种粮有补助”的历史性跨越。
种粮补贴多
农民吃上“定心丸”
“像我们一家,今年种田得到的各种补贴加起来共有300多元。如今种田不但不用交税,还有补贴,我们种田心里踏实,积极性也更高了。”武鸣县城厢镇五海村村民蒙喜家一提到种粮补贴就乐得合不拢嘴。
这几年随着各项财政惠农政策的落实,我区种粮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仅补贴一项就有: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
自2004年起,我区就在武鸣县等18个粮食主产县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与储备粮订单收购挂钩试点。到2006年,自治区将“直补”范围扩大到40个粮食主产县,“直补”资金增加到0.6亿元。今年广西财政仍继续安排粮食直补资金0.6亿元,对全区40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内愿意签订粮食收购合同订单并按合同销售粮食的种粮农民进行补贴,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我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仅2004年至2006年,全区累计下达退耕还林种苗补助费27456万元,累计拨付粮食补助资金292931万元,粮食补助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兑付给退耕户。
同时,通过林业支出、国债资金、扶贫资金等多种渠道,安排1亿元用于新建沼气池20万座。至2006年底,全区沼气池总量达到293.71万座,建设生态家园户70多万户,沼气池入户率达36.21%,远远高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区将通过强化农村沼气池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大投入规模,力争到2013年实现适宜农户沼气入户率达70%以上目标,成为全国第一。
为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缓解猪肉价格上涨给部分群众生活造成的压力,我区各级财政此次共计配套和落实资金2.27亿元应对猪肉价格上涨。
多项措施确保补贴足额发放 为确保今年财政支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我区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即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由各乡镇财政所通过“一折通”直接兑付给种粮农户;粮食直补资金由订单粮食收购企业在农户销售订单粮食时直接发放给农户;水稻良种补贴资金由水稻种植户凭有效证件到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领取补贴款;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户通过向农机化管理部门补足补贴资金外的差额款项,就能领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农机具。
截至8月底,各级财政安排广西种粮农户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已全部兑付完毕。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