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宇/文徐贞宇/图9月25日,中秋佳节,记者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承担卫星火箭技术勤务保障以及燃料加注任务的发射测试地面站,见到了一群为“嫦娥”飞天默默奉献的航天人。为了“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他们全力做着准备。
曹兵:燃料加注的“活图纸”
记者来到火箭燃料加注库房,一个身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人正在熟练地开关阀门,四周许多人在围观。开关阀门谁不会?仔细一瞧,年轻人竟然是蒙着眼睛。“蒙眼摸阀可是我们的绝活,要按照操作规程一次开关386个阀门,可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没有十来年的修炼,难!”
年轻人叫曹兵。18岁那年,怀着干一番事业的梦想,他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干就是20年。一个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是燃料加注的行家里手:曾荣获部委级人才奖一等奖,多次在专业技术比武竞赛中夺冠。
常规燃料四氧化二氮具有易爆、易燃、毒性大、剧烈腐蚀等特点,许多人谈之色变。“其实,只要摸清了它的特性,驾驭它并不难。”曹兵淡淡地说。这个被称为燃料加注“活图纸”的土专家,让人不能不佩服。
2006年一次卫星发射任务中,由于火箭燃料储仓的一个阀门出现质量问题,加注进火箭的低温燃料出现回流。曹兵沉着冷静,迅速判断出故障的“罪魁祸首”。将燃料从箭上泄回后,他组织大家对燃
料进行第二次降温,进行第二次加注,保证了顺利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的一
个奇迹。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启动后,他成了氧化剂加注系统改造项目的总指挥。工地上、库房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今天是中秋节,和家人一起团圆吗?”他微微一笑:“20年了,全家人还没有在一起过一次团圆的中秋。幸而西昌是月城,在这里过中秋,也别有一番风味。”
朱孔飞:低温加注的高手
一脸憨厚的朱孔飞坐在记者的面前,一点都看不出,粗犷的他竟然干着低温燃料加注这个细致的活。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在火箭上使用低温燃料发动机的国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的就是这种燃料:低温高能、推力巨大,同时易燃易爆、危险性大。
能够在低温燃料加注岗位干的人,无不是胆大心细技艺高。这个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小伙子,已经在这个岗位干了15年。当年他只有初中文化,现在不但拿到了大专文凭,而且编写的教材还在部委级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卫星发射中,当“5分钟准备”口令响起,负责低温燃料测控的他敏锐地发现,火箭储仓里的燃料挥发,液位比标准值低了3毫米。如果不能及时补加,火箭将因缺少动力,无法飞抵预定轨道。“开阀、增压……”在短短的10秒钟内,他一气呵成做了近10个动作,保证了燃料加注的顺利进行。
“爱人和孩子都在老家,好多年没有陪他们一起过中秋节了。”提起中秋,他对家人有一点内疚,但在他看来,事业的需要永远都要放在第一位。
程初:大学生乃是小指挥
2003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程初来到了这里,主动要求到航天发射的一线。他现在任发射测试站液氢加注系统指挥。
一次卫星发射前夕,低温燃料正在按计划向火箭储仓缓缓流动。突然,装有液氢的燃料罐顶部浓雾四起。不好,液氢泄漏!程初临危不乱,一道道应急口令迅速下达,切断加注通道,用惰性气体吹除加注管道,更换密封垫片……火箭加注继续进行。
程初告诉记者,因为女朋友是本地人,以后有可能就留在四川了,而中秋与父母的团圆,今后对他来说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遥望,更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