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9月26日电 (记者郭远明 周伟)经过不懈的努力,长江源区生态保护得到加强,源区点污染源及面污染源较少,河流基本保持了天然状态。
在26日于南昌举行的长江流域十四省市政协长江水环境保护第七次研讨会上,青海省水利厅透露,根据2006年监测资料,长江源区和青海境内的长江干流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标准,其中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的占总评价河长的15%,达到Ⅱ类标准的占85%。
长江源区河流水质基本保持了天然状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国最大的水系,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源区具有水源涵养与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等生态功能。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人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源涵养功能减弱、草场退化、湿地萎缩、冰川后退、水土流失加剧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00年以来,中国加强了江河源区和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在青海省的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区抢救性地建立三江源保护区,并编制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