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冯骥才去雅典访问时,特意在举办首届奥运会的体育场跑道上留下了这一准备起跑的身影。
著名作家冯骥才今年65岁,但他比原来还要忙。忙什么呢?他说,“现在基本上在三个领域奔波:一个是美术,一个是文化遗产保护,一个是文学。”
然而,“大冯”最近又多了一件“非忙不可”的事情。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他被推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手。
保护文化遗产的奥运火炬手
冯骥才是天津百姓推选出的首位奥运火炬手。
天津一共8个名额,他的得票数遥遥领先。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冯骥才先生对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做出的贡献和社会影响力,表现出了个人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这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奥运精神。
“当选奥运火炬手,我事先毫无准备。”冯骥才坦言,“这可能与我年轻时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有关吧。”
原来,身高1米92的“大冯”,在1960年高中毕业后就进入天津市专业篮球队,成为一名主力中锋,打了两年球。后来因为手腕、胸部受伤,离开了球队,转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
其实,不仅仅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他说自己“什么球都喜欢”。不光是喜欢体育,他还写了很多与体育相关的作品。他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他写过反映篮球运动员的小说《爱之上》,写过反映足球运动员的《黄球衣》,写过反映乒乓球运动员的《让它发光》,写过反映跳高运动员的《跨国高度》,写过反映体操运动员的《献你一束花》,当然啦,读者所熟知的《神鞭》与武术有关。
很多球迷还记得,“大冯”曾连续三届全程关注足球世界杯,每场比赛写一篇评论。他在一篇题为《国家荣誉感》的评论中这样写道:“在和平年代,最能体现国家荣誉感的,往往是体育场!”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把他的这些评论结集出版,书名为《我的太阳》。
“奥运火炬体现的是全人类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管火炬传递到哪里,总会给那里带来激动。”文化名人冯骥才说到他成为奥运火炬手的真实感受,给人的感觉无异于一个小学生:“火炬真的是一种神圣的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条遍布全球的传递路线将会从天津传过,作为协办城市之一,作为被这座城市养育的天津人,能够作为火炬手去参与传递圣火,我从心里感到骄傲和光荣。”
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
通过办奥运,中国能够留给世界什么?这是我国申奥成功以来,冯骥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奥运是当今人类最大的盛会。届时,几十万人要到东方第一文化古都走街串巷,全球数十亿人要通过电视屏幕把我们瞧个仔细。从文化的角度看,除此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机会”,能够向全世界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了。“这便是奥运主办国带来的一种文化的优势,一种让全世界成为观众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冯骥才说。
“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尤其是那些不曾来过中国的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印象不会是感到"博大精深",而只是朦胧地保持一种神秘感。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真的见一次中国文化壮丽的"庐山真面目"?”冯骥才感慨地说,尽管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是一个民族文化形象的最鲜明和夺目的展示,但最终留给世界最深刻记忆的,一定是他们接触过的北京和各地的中国人。“世界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地球的一个大舞台搬到中国来了,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自觉地给世界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也是提升我们民族素质的一个机会。”
“人文奥运的提法,极有眼光。”冯骥才认为,对于任何主办国来说,经济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内容都差不多,但人文奥运的目标则是坚定不移地突出自己。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古国,我们的古代文明,比如含蓄、大度、谦谦君子,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历史文明的魅力,这些其实都鲜活地保持在我们民族的生命中。
“人文奥运,这四个字找到了奥运的本质,反映了我们文明大国的视野。”冯骥才相信,“人文奥运”将成为灿烂的奥林匹克文化的一座崭新的丰碑。
起跑是一种人生状态
冯骥才告诉记者,10年前他去雅典访问的时候,曾在马拉松的起跑点上跑过两三百米,并特意在雅典体育场的跑道上留下了一张准备起跑的照片。
“应该说,起跑是人生的一种快乐。或许我跑不快了,也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完成,但我会积极强健体魄,和大家一起为奥运起跑、加油。”冯骥才说,他现在经常深入到各地进行古村落调查,这是他目前最好的锻炼方式。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了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冯骥才说,对他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当时,很多城市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为此,冯骥才开始了他的生命历程中“一次新的长征”。他正在着手进行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就是要对包括汉族在内我国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要不间断地做10年。
冯骥才意味深长地说,民俗文化需要悉心保护。为此,他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把春节假期往前调一天”。冯骥才说,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一天适逢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何不让七夕走进奥运开幕式,让全世界都感受一下东方情人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