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三江9月26日电 题:广西三江侗乡与牛“情缘”的变迁
作者 杨志雄 黄艳梅
“斗牛,我家几代人都喜欢它。可现在侗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牛不仅用于耕作和斗牛比赛,还成为我们侗乡民族风情生态旅游产业的产品,它能出口创汇,给我家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我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今天上午,正在此间参加广西三江县独峒乡斗牛节的“牛王”主人吴光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侗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人口约三百万,主要聚居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
侗乡斗牛比赛是侗民族传统的节目,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记者看到,斗牛场设在三江县独峒乡华练村的河道间,河道两边、风雨桥上、吊脚木楼上、山坡上挤满了数万名来自贵州、湖南、广东等地的游客,穿着民族服装的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穿梭其中。11时许,两头体健膘肥、浑身发红、杀气腾腾的大水牛牯从五十米远的地方迅速相向跑过去狠狠把头撞在一起,发出“嘭”的响声,数十米外都能听见撞声。此时,锣鼓声、芦笙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整个侗乡沸腾了起来。牛的主人再次扬起手中的竹鞭,通人性的两头斗牛不负众望,使劲顶撞,或压住对方,或用尖利的犄角左撬右钩,企图钩进对方的肌肉和眼睛。经过几番的惊险搏击,获胜的一头身披着凯旋的红布在主人骄傲的牵引下,傲然环游一圈后喘着粗气在众人赞叹声中离去。
“每年中秋节次日,我们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斗牛比赛,庆祝"收获丰收,寄托希望"。赢者将获得丰厚的奖品,牛的主人及全村民众以此为荣。”吴光生满面笑容地说,“我家至今养过十八头斗牛,多次赢得斗牛桂冠。今年七十七岁的父亲吴承瑞,十五岁时就与斗牛结下情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牛王"。斗牛一般都关在山上,山上清静、空气好、蚊子少,斗牛吃了容易长肥,为照顾好斗牛,父亲长年吃住在山上的牛棚里。现在因父亲年迈便把斗牛重任交给了我。”这位四十岁出头的壮士,如今亦成为村里赫赫有名的“斗牛勇士”和“吴牛王”。
为了养好牛,吴光生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到十多公里远处为斗牛割青草,煮糯米粥,有时全家齐上阵。虽然饱偿苦累,但每当他的肥得滚圆、遍体泛红的大牛牯在斗牛比赛中勇猛搏击摘取“牛王”桂冠时,他就感到十分满足。
在体验斗牛苦与乐的同时,吴承瑞也深刻感受到斗牛的根本性变化。他说,过去他家也养斗牛,主要是耕作之用,斗牛比赛获胜也只是个人荣誉。落实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后,牛主要供给人们食用,进行牛肉深加工。斗牛比赛获胜既是个人又是全村的荣誉,更是全乡的荣誉。如今,牛已提升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上来,商品活牛出口换外汇、还成为三江侗乡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等。三年来,他家单出售斗牛和商品牛收入三万元人民币,旅游产品一万余元,华练村的斗牛还曾走出侗乡参加广西桂林、广东潮州等地的斗牛角逐,赢得了不少荣誉。
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杨恩维介绍,近年来,政府把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定为三江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打产品。独峒乡是民族风情旅游的重点乡,独峒的斗牛比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三江旅游。独侗、同乐、富禄三大牛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扬名于海外。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给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今年上半年到三江旅游人数十七点六万人,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八,预计今年全年到三江旅游人数超过三十五万人。完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