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吉林大地,苞米捧玉,大豆摇铃,笑语飞扬,一派丰收喜庆景象。
来到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北关村农民金耀兴家宽敞的院子,顿觉眼前一亮:满院的鲜花在秋天里依然开得灿烂,锃亮的窗玻璃上扑满天光云影。“满地的大苞米就该回家了,得给收拾准备个地方。
”正在忙活的老金满脸喜悦。
进入正房,一幅时尚的结婚照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年轻漂亮的“新娘”含情脉脉挽着帅气的“新郎”。“瞧,咱农民装扮起来不也是嘎嘎的。”50岁的老金一开腔逗得满屋笑声。他一家5口,祖孙三代同堂。近些年,日子眼瞅着就红火起来了。去年,在结婚28年的纪念日,老俩口专门到县上的照相馆“愣是把从前的梦想给拽回来了。”
话匣子就从这迟到的结婚照打开了:当年,他结婚时,家里唯一的电器就一个小半导体,后来日子逐渐好了,但手头还是紧紧巴巴。没想到,近几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一下让“农民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2004年开始,他家每年到手的粮食直补、生产资料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就是1200多元,每年买化肥、调良种再不用犯愁,粮食亩产噌噌就增长了100多斤。他家种着10多亩地,就等于“长出四五十张大团结呐”。2003年,又把农业税给免了个利索。国家是想着法子帮农民致富,钱袋子眼看就鼓起来了。他家5年前年纯收入仅1万元出头,到去年已超过4万元。家里的冰箱、彩电、电脑一应俱全,手机除了刚会爬的小孙子外人手一部,出门还有4万多元买的“东风小康”面包车。
“有两个事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老金说,前些年,他每次路过个小饭馆,闻着饭菜香味就馋得直流口水,而如今是想吃啥就吃啥,不知道想吃啥了。过去,一天天为过日子忙得“灰头土脸”,啥事不敢想,如今年龄大了,每年反倒总想出去溜达溜达。他已去过静月潭、松花湖。“花俩钱儿不在乎了,畅快。”
“有这么好的政策,连我这老头子都坐不住,不多产粮,多赚钱,那才怪了。”说这话的是同村63岁的老农民房树林。他老俩口种着8亩地,每年拿到的各项惠农补贴超过800元,良种、化肥按时买,亩增产超过20%。5年前一年产粮8000斤左右,现在每年都在1.3万斤上下,加上卖菜的收入,年收入2万多元。
“真是人老赚钱不瞌睡,这把年纪了,干起活来都顾不得吃饭。”59岁的老伴儿宋凤琴笑着说,农忙时,每顿饭都得她用座机三番五次地朝老头的手机喊,他才肯回家。“国家这么帮扶咱,你还敢偷懒,那不成二愣蛋了。”房树林老人的话充满感激。
农安县委书记张焕秋介绍,县里认真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近5年来,全县共落实各项补贴资金7.7亿多元,既解决了农民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现了粮食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农安成了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和5年前比,粮食总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3%和31%,达到46.35亿斤和4500元。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