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富有魅力的杨扬
7月17日清晨5时,杨扬起床,化上淡妆,穿上带花边儿的白衬衣,西装裤笔挺。退役10个月的她苗条修长,运动员的那种壮实已经难见踪影。这天是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授学位仪式、她拿到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的大日子。
杨扬,1975年8月生于黑龙江汤源农村,曾经是中国短道速滑领军人物,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在女子500米和1000米短道速滑中两度封后,实现了中国人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2004年获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现在她为世界反兴奋剂委员会(WADA)和国际奥委会妇女委员会义务服务,同时也是北京2008奥组委志愿者部的特聘专家。
总有一天你要自己养活自己
作为十六大代表、中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杨扬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官场红人,而离开赛场走上政坛,也是很多著名运动员退役后的选择。但杨扬认为,“每个人衡量幸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的成功标准并不在官场上。”
1997年,她夺得世界锦标赛女子500米和1000米速滑冠军,就等着1998年在长野冬奥会上拿奥运金牌了。“这两个项目加上接力,怎么也得套上一个(冠军),结果什么都没拿着,两个单项全犯规,1000米犯规犯得很冤枉。那段时间很失望,很无助。”
失败让杨扬思考自己的出路,“我不去学习不行了,我那时二十二三岁,去学习还不晚。不学以后退役咋办?我得养活自己啊。回老家我可不干。”来自农村的她“没有家里人可以依赖,必须靠自己”。
“中国体育的这种体制,可能更适合我们这样的穷孩子,否则我怎么可能去滑冰啊?但如果你想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就要有危机意识。”
杨扬认为,很多运动员后来的种种窘迫,部分是体制弊端造成的,但也不完全是因为体制,“如果只是当运动员,中国是最好的地方,因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有保障,你看我们的食堂、宿舍都在一个区域里,生活上的事情每天全都给你安排好。但是,正因为现役运动员很舒服,就容易忘了会有不舒服的那一天。很多运动员缺乏危机感,喜欢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托付给国家,托付给某个项目,忘记了人要对自己负责。这是错误的,总有一天你是要自己养活自己的。”
1999年,还未从失利挫折中走出来的杨扬,到澳大利亚呆了一个夏天,在一个语言学校就读。回国后,杨扬简单的训练生活开始发生改变。在国家队里,每天早餐过后,队员们都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别人可能睡个回笼觉,我就躺在那儿看书、背单词,然后跑步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那玩意儿——跑步非常枯燥嘛,背单词就非常快。”
后来,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WADA、国际奥委会纷纷请杨扬去做事。“中国的奥运冠军很多,优秀女运动员也很多,为什么找到我?就因为我可以讲些英语。”
今天的杨扬,正如美联社对她评价的那样:以大方、平和的微笑面对公众,能说一口流利得让人吃惊的英语,代表着中国新一代体育明星的形象——时尚、富有魅力且具有品牌价值。
我不要靠别人给我安排工作
2002年,杨扬为中国夺得冬奥会首金。她不打算坐享两块金牌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靠金牌还能吃一辈子啊?就算有金牌,你也希望将来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我还是想能够自立。”她想急流勇退去读书了。
要想在奥运会夺金后退役,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奥运冠军如果不参加奥运次年的全运会、给省里挣点金牌,对地方队是交待不过去的。杨扬当时没退役,就是还有任务要完成。那年,处于巅峰期的杨扬没怎么训练,却横扫十冬会和亚运会,但每一次夺金,她都要大哭一场,“很烦躁,都是任务。不像以前打比赛,除了任务,还有自己的愿望。赢了也没人觉得你付出了,就觉得你应该的。”
2003年,“任务”一完成,杨扬马上提出退役申请,接下来的一年,她在美国犹他大学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留学。
2003年是中国速滑特别艰难的一年。在世界杯美国站的看台上,杨扬望着中国的年轻队员一败涂地,看着“宿敌”韩国队“耀武扬威”的样子,忍不住冲到运动员休息室,“急得都不行了,恨不得自己穿鞋上去”。在速滑中心蓝主任的一再劝说下,她决定2004年7月重回国家队。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上,她获得一枚银牌,并帮助年轻的王濛坐上500米冠军宝座。
“很多中国运动员觉得在成绩好的时候退,工作会安排得好一点,各方面待遇会好一点。我不要靠别人给我安排工作,我也不想要什么好待遇,我觉得我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想复出的时候,就完全听从自己的意愿,followmyheart。越是这样,可能运动寿命越长。有些运动员说,我们队里不让我退役。不让你退役你就不退役了吗?在队里混个一两年,等着安排工作,还不如去读书——你的各方面能力增强了,选择就多了,自主性就强了很多。”
在偶像的激励下
“滑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见了这么多世面。滑冰也教会我跟别人去竞争,去克服困难。”在滑冰世界,杨扬有许多偶像,美国的邦尼·布莱尔和海登,都是她出成绩前仰望的对象。成为奥运冠军后和这些“大腕”接触,杨扬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刚开始猜想这些人都是高高在上的。接触以后,觉得他们都是平凡的孩儿他妈、孩儿他爹。”看到1980年冬奥会一口气拿下5块金牌的“超级偶像”海登肩扛手拎、拖儿带女,心平气和地跟自己说话,甚至为自己疗伤,杨扬心里受到很大触动,“他拿下5块金牌后立马退役,去斯坦福医学院上课。人家那么大腕儿,都能踏踏实实做事情。”
除了WADA、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外,从今年1月开始杨扬还在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主持一档面向世界的节目《奥运中国》。第一次,用了一整天录1期节目,现在她可以一天录6期。此外,在李宁召集下成立的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里,杨扬和李宁、周继红、李永波等10位老冠军也是主要力量。这个在香港注册的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是为运动员的学习提供帮助,最大项目就是帮助运动员学外语。
杨扬在清华的同学有很多是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同时也是校田径队、篮球队的成员,“他们看那些专业运动员,觉得很可怜,觉得(专业运动员)特别简单,担心这些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比较难过。我分析现在运动员退役后的困境主要是:缺乏基本求职能力;没有渠道,信息封闭;他们在心理方面还没有突破。其实国家扶持运动员的政策是有的,比如全国冠军可以免试上大学。体育总局还有退役运动员保障基金、教育基金、老运动员关怀基金等,这些东西是放在那儿的,但和运动员之间是断开的,缺少沟通的渠道。我们今年就想做帮助运动员就业这方面的工作。”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