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研究莎士比亚的西方学者曾说:“每一本莎士比亚传记都是5%的真相加95%的猜测。”的确,英国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世界各国家喻户晓,但关于莎翁本人的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莎翁的情感、生活、甚至体态、面容,都如同谜一般,让无数学者苦苦探寻近400年。
英国作家比尔·布里森也是众多莎士比亚研究者之一,多年来一直试图揭开莎翁的神秘面纱。在近日推出的新作《莎士比亚》中,布里森记录了他在力图还原莎翁生活原貌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难识真“相”
莎士比亚长相如何?布里森说:“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谜:当我们看到某一幅肖像画时,能很快辨认出这是不是莎士比亚。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知道莎士比亚到底长什么样。”
根据布里森的研究,目前世上有三件作品被认为最有可能是莎翁长相的真实“拷贝”,但这三个作品中的莎翁相貌却各不相同。
第一件作品是位于莎翁故里圣三一教堂里的一座雕像。莎翁死后被葬在这座教堂里。这座雕像由一个名叫吉拉特·詹森的石匠在莎翁去世后雕刻完成。据说,这名石匠的住所和店铺就在伦敦“环球剧场”附近,肯定见过当时经常在剧场出入的莎士比亚。
布里森认为,这座雕像至少真实反映出了莎翁的部分相貌特征,因为它能被放置在一个供众人瞻仰的地方,肯定要先经过当年那些认识莎翁的人的“检验”。但“石雕莎士比亚”的长相却颇令人失望:一张肥胖的脸,一个自负的形象。
第二件作品是一幅铜版画。1623年,莎翁去世7年后,他的两位同行好友将他的作品整理成集并出版。在这本莎翁的首部作品集扉页上,有一幅被认为是作者画像的铜版画。布里森说:“这绝对算是一幅低劣的作品。画上的人几乎找不出一处好看的地方:眼睛一大一小,头发一边长一边短,嘴的位置长得很奇怪;头和身子极不成比例,‘漂’在双肩上,像个气球。”
“最糟糕的是,画中人的表情看起来毫无自信,自卑、胆小,和我们心目中莎翁风度翩翩、自信潇洒的形象相去甚远,”布里森说。
第三件作品是著名的“钱多斯画像”。这幅油画因曾属于英国钱多斯公爵而得名,现存于伦敦的英国国家肖像馆。尽管画的最初出处无人知晓,但画中人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
画中是一名年约40、头发稀疏、胡须整齐的男子,身穿黑袍,白色领口上的丝带未系,散落在胸前。最独特的是,他的左耳上戴着一枚金耳环。在英国国家肖像馆工作的塔尼娅·库珀说,这幅画被确认创作于1600至1610年间,画中人的衣着打扮,乃至那只耳环,都与当时的“流行时尚”以及莎翁的职业、身份相符。因此,她相信,这幅画可能是“我们能见到的、与莎翁本人面孔最接近的”作品。
但一些反对者认为,这幅画里人物的面部表情放荡不羁、皮肤太黑,更像意大利人或犹太人,而不像英国人,更何况是“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英国诗人”。
苦觅行踪
莎翁让人捉摸不透的不仅是他的“庐山真面目”。布里森说,莎翁一生大部分时光行踪不定,罕有记载他行踪的历史资料。
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们经过400年努力,如今已收集到约100张与莎翁生活相关的文书,包括在斯特拉特福镇的房产证明、迎娶安妮·哈撒韦的结婚证明、把“第二好的床”留给妻子的遗嘱,以及一些税单、扣押令和法庭文件。
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
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中找到关于莎翁的记载,实属不易。仅英国国家档案馆就有大约1000万份档案,其中许多资料还记录在古老的羊皮纸上,字迹模糊,不易辨认,因此,每一份“莎翁文书”都来之不易。美国人查尔斯·华莱士和妻子希尔达在这一领域的贡献尤其可贵。
20世纪初,华莱士夫妇开始了浩大的“阅读工程”。他们每天工作18小时,在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历史档案中埋头搜寻。1909年的一天,他们有了第一个重要发现--在1612年的一份法庭记录上,保存着莎士比亚的出庭证词。
根据这份记录,莎士比亚1604年在伦敦锡尔街与蒙克斯韦尔街交汇处的一栋房子里寄宿。房东是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夫·芒乔伊的假发商,因和女婿在婚后财产授权方面发生纠纷,闹上法庭。8年后,也就是1612年,法庭审理此案,传唤莎士比亚出庭作证。但因时隔多年,莎士比亚称自己已无法回忆起当年的情形。
“尽管只是出庭作证的证词,但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份记录莎士比亚言谈的资料,”布里森说:“这份法庭记录上有24处提到了莎士比亚,还留有莎翁一个珍贵的亲笔签名。”
更重要的是,这份资料还为后人提供了两个关键信息:其一,莎翁在1604年前后、其事业鼎盛时期,居住在伦敦锡尔街上;其二,1612年5月11日,即莎翁出庭作证的日子,他肯定身在伦敦。
布里森解释说,这些地点和日期看似普通,但对行踪成谜的莎翁而言,却是极其重要的信息,能帮助后人更准确地推断出莎翁的生活轨迹。
之后,华莱士夫妇陆续发掘出更多珍贵资料。从他们的发现中,人们知道了莎士比亚后来成为“环球剧场”的股东,并于1613年在布莱克弗赖尔斯地区购置一栋房子,3年之后与世长辞。
更多谜题
布里森说,这些文书固然重要,但毕竟只能“冷冰冰”地为后人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无法反映他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当我们对莎士比亚周围的环境知道得越多,对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就了解得越少。我们知道他的作品里流露出了什么,但永远无法知道他在作品中注入了什么。莎翁身上,还有许许多多难解之谜。”
譬如,莎翁的签名。目前人们找到莎翁亲手书写的14个单词,其中包括6个签名(每个签名包含两个英文单词)。但奇怪的是,这些签名的拼写各不相同,且都不是正常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有Willm Shaksp、William Shakespe、Wm Shakspe,还有Willm Shakspere。
“他唯一没写过的名字,就是如今人们通用的那个,”布里森说。
再如,莎翁从未踏出国门,为何能在作品中把异国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此,如今市场上至少有5000本书对莎翁的真实身份提出质疑。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经典剧作并非出自莎翁之手。
还有人甚至认为,根本没有莎士比亚这个人的存在,“莎士比亚”只是一个笔名。
但布里森说:“不管威廉·莎士比亚是谁,毫无疑问,他都是一个天才。”(张代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