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键 通讯员/黄宇青)根据最新统计数字,广东全省共青团员为446.2万人,团青比例为24.37%,这意味着在全省1800多万青少年中,每四个青年中就有一名共青团员。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全面实施“共青团固本强基工程”,坚持党建带团建,着眼基层,拓宽领域,创新工作,健全机制,拉开了一张具有广东特色的团建全覆盖大网。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广东青年的流动分布和群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珠三角”地区,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即“两新”组织)不断涌现,集中了大量的团员青年,流动团员数量激增,存在着“团员找不到组织”的情况;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团建工作却缺少行之有效的载体,很多团支部处于“瘫痪”状态,甚至“有组织没有团员”,难以满足农村青年学习成才和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网络社区、网上青年组织等新型的活动空间不断涌现,迅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如何有效占领网络阵地也是对共青团提出的新挑战。
摸清工作格局,瞄准青年期待,广东团建发力“两手抓”,积极探索党团组织共建互促的工作模式,新招迭出。
在企业密集、工厂林立的“珠三角”地区,广东积极实施“团员回家工程”,重点抓流动团员管理,采取“以流入地为主,以流出地为辅”的管理模式,设立了流动团小组,大胆启用流动团员进入团组织班子,参与管理、联系流动团员,努力实现有效覆盖,并把未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的团组织关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转入户口所在地,努力实现“零流失”。同时,在“两新”组织中采取“党团组织共建互促”的工作思路,突破传统垂直、层级的限制,积极推进行业建团、协会建团、社区建团、联合建团等方式,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拓展,推动团组织网络化、立体化发展,不断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
在粤东、粤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农村里,团省委紧扣省委实施的固本强基工程、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中心工作,以加强团的组织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活跃基层团的工作。一是开展“共青团固本强基工程--农村示范团支部”创建活动,在全省创建一大批凝聚力强、服务功能强、班子能力强的示范团支部,一大批农村团干部和优秀团员青年得到了锻炼,施展了才干,真正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二是联合省科技厅等单位实施了“信息直通车”行动,探索“农村团支部+信息站”的团建模式,让团支部书记担任信息员,搭建起覆盖全省20个地级以上市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使农村团干部和团员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团支部+青年中心”工作模式,充分整合两者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各级团组织已经成为广泛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成长的有效平台。截至2006年,广东基层团委7617个,团支部(总支)126477个,“两新”组织建团总数5997个,专职团干部达101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