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人朱世开说:“我要一直献血到55岁,并带动更多的人无偿献血”
第一次献血一波三折
时间追溯到1992年5月8日,这对于当时只有22岁的朱世开而言是个重要的日子。他了解到当天自贡市将开展第一次无偿献血活动。
1992年5月31日,他再次踏上了献血的征程。这一次因为体检不合格被挡在了门外。转眼到了8月18日,在家“憋”了一段时间后,朱世开迫不及待地提前一天上路了。在“一元钱”的旅馆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血站,量体温、测血压、听诊、抽血化验……一番检查后,朱世开的体检报告终于签上了“合格”二字,“心中的石头落下来了,这次终于可以献血了。”他躺在献血床上,几分钟后,200毫升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刚开始,朱世开是按规定每季度都去献一次,后来到了1998年《献血法》规定献一次血要间隔半年,朱世开就每半年去一次。
施与比得到更加幸福
翻开朱世开的无偿献血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1992年8月19日,200ml;1992年12月1日,300 ml;1993年3月18日,300 ml……”这串闪光的数字见证了朱世开15年的献血经历,让人感动不已!“1997年我到北京领取了全国无偿献血金质奖杯,这座奖杯是由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颁发的”,谈起这座奖杯,朱世开满脸笑意。
朱世开只有初中文化,1986年回家务农,农闲时就在当地周边的煤矿打工,是什么让他与无偿献血“结缘”?又是什么让他坚持不懈地延续爱心之路?朱世开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父辈们从小教育他施与比得到更有福气,自己也能感受到挽救生命的非凡意义。他回忆道,爷爷是个医生,在他不到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爷爷医术很高,而且品德高尚,从来都是开最便宜的处方,要是病人实在穷就不收钱了”,“医生很神圣,救人于危难之中,我从爷爷那里了解到血液对于挽救病人的重要性。”
虽然经历了如此高密度的献血,朱世开仍然体格强壮、体力充沛。他表示,献血不是为了出名。“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这个队伍中来,帮助别人。”
无偿献血夫唱妇随
树上鸟儿成双对,夫唱妇随来献血。朱世开和妻子余秋嫦1994年结婚后,夫妇二人都在家务农。余秋嫦告诉记者,认识朱世开之前就听说他是个“献血积极分子”了,接触后觉得他真的很不错,“会一直支持他献血的”。
在朱世开的感召下,1998年1月8日,夫妇二人一同乘上了去血站献血的班车。“我第一次献了300毫升,想到这些血可以帮助别人就特别高兴”,从此在自贡市血站总能见到夫妇二人的身影。到目前余秋嫦的献血量已经达到8000毫升,相当于把她的血抽完了一次。朱世开12岁的儿子朱磊告诉记者,“爸爸特别伟大,我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朱世开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去播种,而不问收获。朱世开说:“我要一直献血到《献血法》规定的55岁,并带动更多的人无偿献血。” 文/图江峰记者罗暄
献血办:献血不会伤元气
自贡市政府献血办副主任胡俊指出:对于献血,很多人存在错误观念,认为献血会伤元气,事实并非如此。医学研究发现,一个健康成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约为4000—5000毫升。一个人1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到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定期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是给了自己一个“新陈代谢”的机会。定期适量献血的人,心脏病发病率比没有献过血的人低86%。
胡俊表示,按照《献血法》第十四条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需要支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如果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可免交这些费用。献血者本人自献血之日起,如果需要临床用血的,在5年内可免费享用献血量2倍的血量;5年后至终身,可免费享用献血量等量的血量;如果无偿献血累计超过1000毫升的话,你就可终身免交一切输血费用。而没有献过血的人,除了要缴纳临床用血费用之外,还要按国家规定的公民临床用血费用的两倍缴纳临床用血互助金。 记者罗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