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0月3日电(记者原碧霞)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蒙山大佛是中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它曾经辉煌了800年、消失踪迹600年,如今“残病”多年的蒙山大佛有望重现风采。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15公里的蒙山风景区。
据太原大学教授冯巧英,根据史书记载,蒙山大佛凿于公元551年,像高近67米,比四川乐山大佛的开凿时间早162年,是中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据介绍,大佛凿成后,曾引来无数参拜者,以大佛为核心,历朝历代在这里修阁建塔,使佛像、阁楼与寺院、双塔相映,十分壮观。
但是在辉煌了800年后,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昔日光华尽逝,此后的600年间,蒙山大佛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1980年,太原市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在探索位于蒙山的“大肚岩”一名来历时,发现“大肚岩”实为大佛胸部,大佛头部失去踪迹,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根据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与史籍记载的蒙山大佛相吻合。
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聘请专家对蒙山大佛进行保护和开发。目前大佛的头部复原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10月底竣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