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金秋时节,我们一行几个记者踏上了浮山的热土。山区的秋天是凉爽的,但浮山的空气却洋溢着一股热辣辣的劲儿,到处是建设中的桥梁道路,到处是即将竣工的工厂学校,到处是谈论发展、憧憬未来的人们……采访中,除了这份经济活力,我们更被浮山干部身上的一种东西所吸引,那就是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
就是要为百姓办实事,做一件是一件 浮山县位于临汾盆地东缘,是一个山区农业县。
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13万。这里离临汾市较近,有区位优势,地下煤、铁、石灰石矿产丰富,有资源优势。针对实际,浮山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加快建设临汾卫星城”的决策,通过了“依托地下黑色资源,培育地上绿色产业,强力拉大县城框架,稳步建设和谐浮山”的发展思路。
城市道路的改扩建,成为这个构想中的重要环节。在贯通尧天街的施工现场,挖掘机、装载机在繁忙地工作着。过去,从浮山县城到县里的张庄工业园,要穿越一条山谷。浮山现在的做法是把两边的山头削平,取土填谷,筑坝接山,坝上修路,从而使深谷变通途。“两个垣面连接起来,我们县城面积一下子就从4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6平方公里。”浮山县委书记亢海银憧憬着。我们很奇怪,为什么不在沟上架桥?“桥梁是更加美观,可一是花钱多;二是平山填沟可以腾出大片土地,既可以种草种树成为一道风景线,还可以盖商店搞经营,与县城连成一片。”亢海银一项一项地给我们算账。他说得那么详细,许多数字脱口而出,好像他是这个项目的工程师。
来到城北街的施工现场,我们注意到路边有不少百姓在围观。“这条路修过去,就能连上通往临汾的路了,将来开车到临汾只要20分钟。”一个姓刘的老汉对我露齿一笑,“这下,浮山老百姓的房子就值钱喽,交通这么便利,浮山真的成了临汾人的后花园,政府这个事情可是抓对了。”
“我们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做一件是一件,目标是要让浮山百姓富起来。”县委、县政府领导总是这样对群众讲。
有些事情难,是放一放,还是干一干?我看还是要干 在浮山采访,我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三爱一奉献”“创业在浮山”了,让人很容易地感受到那种奉献创业的热情。所谓“三爱一奉献”,就是“爱我浮山、爱岗敬业、爱民为民,为浮山发展作奉献”;所谓“创业在浮山”,就是“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家创大业”。活动的主旨一是热爱家乡,二是建设家乡,人人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爱。
在这个活动中,干部作风的好坏至关重要。张庄乡蔬菜大棚示范基地的恢复生产就是一例。那天,我们一走进菜地,农民们就纷纷从大棚里钻出来,看见县委书记亢海银,都走上前来,热情地打着招呼。亢海银一个个叫出他们的名字,并给我们介绍这些农民家里有几口人,收入多少,家里景况如何。看上去,亢书记和这些农民已经是老朋友了。我们眼里的示范基地,是整齐的菜棚鳞次栉比,反季节的黄瓜、青椒长势喜人。但农民们说,一两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去年,在上任之后的调研中,亢海银发现,过去政府扶持的张庄乡大棚菜示范基地已经陷入萧条,好好的项目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地?原来,这里的蔬菜大棚是由县里的机关单位投资兴建的,然后租赁给农民。由于农民种菜技术不过关,获利甚微,普遍不愿意继续承包,大部分棚子都撂了荒。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农民们没有钱,单靠自己发展不起来。“为老百姓办事,有些事情难,是放一放,还是干一干?我看还是要干。”亢海银对干部们说。开展“三爱一奉献”活动后,浮山县委、县政府号召机关将大棚无偿捐给农民,同时,县政府还决定给需要贷款的菜农贴息。农民缺技术,乡政府出资从陕西请来技术员指导。但是,农民们对政府派来的技术员不信任,拿了一株枯萎的黄瓜秧,问技术员出了什么问题。“我研究了一下,告诉他,这是你故意把尿撒在叶面上了。”35岁的陕西人杜建红很平静地讲着这个细节。“那农民吓了一跳,到处说这个技术员是真的,人家连这也能看出来!”乡党委书记高学忠笑着讲这个故事。“从此,大家都服气了,都按照技术要求去做,菜也越种越好了。”政府趁热打铁,为农民请来了更多的科技员。
农民不愿意种菜,还有一大原因是卖菜难。他们进城卖菜的车辆经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被扣罚款。亢海银知道后,立即出面到交警大队协调,为农民进城卖菜“开绿灯”。
各级干部的付出,换来了张庄乡大棚菜迅速的发展,保证了浮山县城的蔬菜供应。农妇陈卫凤的感激溢于言表:“我家没钱,想到外头打工,但丈夫有病,离不开人。以前租不起棚子,只能少种一点,日子将就着过。现在靠着政府的贴息贷款,我一下子包了三个棚,今年的收入就有5万。现在我们不用到外地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
在浮山,我们跑了5个乡镇,采访了许多农业项目,有养鹿的,有养鸡的,有加工小米的。今年,在政府的努力下,市、县两级农村信用联社将为浮山的创业工程注入3亿元的贷款,现在已经落实9700万元。看得出,当地政府是下了很大工夫,在帮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光喊口号不干实事,老百姓不会服你 浮山县矿产丰富,近几年来,随着资源价格的上涨,一批采矿的小老板富了起来,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县里的大多数农民,没有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贫富差距较大。促进和谐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三爱一奉献”“创业在浮山”,极大地调动了浮山籍老板们回报家乡的热情,同时也给他们搭建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企业家梁永梓投资1400万元为家乡建设了一所小学,响水河镇11个企业家捐资225万元,用于当地的公益事业建设。越来越多的老板选择兴办产业扶助家乡农民。
在晋盛食品有限公司的建设工地,我们见到了老板卫继增,这个面粉加工项目,主要是对当地优质小麦进行加工。老卫在浮山有个规模不小的铁矿,在当地算个有头有脸的人。他直言不讳地说,这个项目与铁矿的经济效益不能相提并论,本意就是要回报家乡人民。“我想建一个回报家乡的项目,我们槐埝乡乡党委、政府建议我搞个面粉加工厂,我考察了多次,觉得项目可行。我这里一上项目,乡政府就帮我先在槐埝乡签订了绿色小麦1.5万亩的收购订单,并联系其他乡镇扩大基地面积,保证我没有后顾之忧。我们的企业发展起来,一大批农民就能得到稳定可靠的收入。”
“我们的项目之所以能够稳健快速地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导重视,有人管,有人问,有人跑,有人干的结果,很多手续都是各有关部门帮我们办下来的,干部的这种作风,确实增加了我们干大事业的信心。”采访中,群众普遍反映,这些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未雨绸缪,促使浮山县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了资源地区转型的道路。
“作风的转变是个长期的工作,我们是不是用心工作,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作风的问题,也是一个对老百姓有没有感情的问题。光喊口号不干实事,老百姓不会服你。”采访中,亢海银恳切地说。
杨木林 郑亦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