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制约广东经济新一轮发展的瓶颈,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建设,重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突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术界如何看待广东基础设施的成就?为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教授。
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您如何看待这些成就?与全国相比,有什么特点?
刘品安:我对广东近几年来基础设施总的评价是,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十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在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四方面的基础设施有很大的突破,不少指标处于全国的前列,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拓展广东的经济腹地
记者: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广东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基础,您觉得过去几年基础设施方面的成就将为广东今后的发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刘品安: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了基本的框架,为广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从省内来讲,强化了全省经济的联系,增强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这一方面使珠三角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也为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从省际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强了广东与周边省份的经济联系和互动,交通的延伸使广东经济的辐射能力大幅度增强,经济腹地大幅度扩展,这对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搞好环境保护对维持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记者:您提到环保基础设施,这是一个近几年来出现频率突然多了很多的名词。
刘品安:确实如此,我们还发现,在过去5年,广东对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近几年来广东规划建设了一大批环保基础设施,其中,“十五”期间,有10余个环保重点项目竣工,80多个开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增加到63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00万吨。
对环保工程的大手笔投入充分表明广东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改变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决心。搞好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对广东维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实实在在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记者:您觉得基础设施除了发挥经济效益之外,它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哪里?
刘品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它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便利、活动空间不断加大、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生命财产安全也越来越有保障。所以说,过去5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突破,给广东带来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带来的是百姓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本报记者 陈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