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0月6日电(记者任晓刚)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高原湿地分布区。近十几年来,三江源湿地出现了明显的退化。专家认为,三江源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应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
据了解,高原湿地是中国特有的湿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三江源地区和山间谷底以及湖群洼地。
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发源地都分布有大面积的湖泊以及高原沼泽和沼泽草甸,成为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寒湿地之一。
调查表明,近十几年来,在气候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三江源地区的高寒湿地出现了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河流出现断流以及沼泽湿地退化等现象,成为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的重要标志。
研究表明,高原湿地独特的地貌特征、水文环境、土壤特点以及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复杂的生态过程,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高原湿地面临湿地数量、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突出的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加强高原湿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
青海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办公室负责人李晓南说,目前,由于世界范围内尚没有形成完整的湿地修复理论,中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应当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遵循高原生态系统的特点,使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