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总局呼吁公众参与环保新政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记者郄建荣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日前在京参观“杜邦杯历史性转变在基层环保摄影展”时表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在现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行政手段已经用到了极限。
他认为,环保新政策的实施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
“从"区域限批"到"流域限批",可以说在既有法律法规范围内已经把行政手段用到了极限。”潘岳说,在这种情况下,环保新政策、新制度的催生应该说是必然的。但是一个新政策,从提出、出台、实施直至见到成效,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甚至是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集团、专家学者的作用和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社会公众的力量更是不可或缺。
他认为,社会公众是制定环保未来新政策的重要参与者。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不仅公众的诉求应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公众的参与也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不得民心的政策,无论多么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愿望和利益,从长远看来,也都是不成功的。
“环保政策的实施,从本质上讲是政府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场博弈,社会公众则是这场博弈后果的直接承受者。”潘岳坦陈,在过去几十年里,环境污染已经使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及社会公平为导向的环保新政策,无疑会得到社会公众的拥护。社会公众也就无疑将成为环保新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和有力推动者。
潘岳表示,社会公众也是环保政策最有效的监督者。政策本身并不能自动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标或者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达到政策目标,对政策系统及其运行实施监督是必须的。社会公众的监督不仅可以防止环保政策运行过程中权力寻租的行为,同时也可以督促地方政府与企业接受和遵循环保新政策。
“当我们为环保新政策的实施而感到欣喜和鼓舞时,千万不要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潘岳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