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虎记 |
科考队员在进行实地调查。截止到8月中上旬,科考队踏查了44条调查样线。 |
科考项目负责人胡慧建博士在观察周围环境。 |
资金短缺 搜虎暂停
●第一期调查已发现重点物种18种,并首次觅得野生虎骨●科考队8月底从大南岭山区撤回,目前仅完成今年计划的1/3
8月底,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科技人员承担的寻找华南虎及其南岭珍稀野生动物调查的科考队因经费短缺,提前从大南岭山区撤回。
“我们是先期撤回了,目前可能要等第二阶段调查经费落实后,才会继续今年的调查计划”,9月底,从事搜虎项目野外调查的负责人卢学理博士称,今年原计划分三片进行的重点调查计划,目前仅完成了1/3。
经费一落实便会再进山
今年7月初,按照十年寻虎的预定计划,负责寻找华南虎及其南岭地区珍稀动物调查项目的科考队准时向大南岭地区进发。这次随行的,还有来自广东各地市的32名志愿者。
据了解,科考队今年的搜虎计划,主要集中在大顶山保护区、八宝山保护区、小流坑保护区、帽子峰保护区、车八岭保护区、黄牛石保护区等三大片11个重点区域。经上一年普查,这些地区都是华南虎极可能依然生存的重要活动领域。
截止到8月中上旬,科考队在大南岭一带的莽莽深山里,通过实地踏查44条调查样线,在野外放置30多台红外相机,以及十多次深入山村访谈,共调查到眼镜王蛇、龙胜小头蛇、海南虎斑�N等18种南岭地区珍稀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豹、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短尾猴、水鹿、斑羚、苏门羚等。
“在野外,有些物种能直接见到实体,有些则可以通过野生动物痕迹,如粪便、毛发、食迹、足印等进行鉴定”,科考项目负责人胡慧建博士总结,目前所发现动物物种中,有些发现极为难得,比如海南虎斑�N的数量目前国内非常稀少、分布区域又狭窄,这次能在大顶山发现它,拓展了它的地理分布领域。而在郁南发现原鸡,则是目前中国已知该物种分布最北的分布地;在南岭自然保护区找到疑似斑羚的粪便样品,也为该区域几十年不见踪影的珍稀兽类斑羚,提供了新的分布线索。
尽管搜虎科考队提前回到了广州,但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无论多难,也将尽力做下去,“只要今年第二期调查经费一落实,便会再次进山调查”。
这块虎骨一留就是30多年
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南岭地区的华南虎,在科考队的入山搜寻中更是念念不忘。在今年一连两个月的野外搜索中,虎踪依旧渺渺。8月上旬,科考队在乳源罗坑一带的一瑶胞家中,意外寻得一上世纪70年代的野生虎骨。
深入到山区村民家里、或者到田间地头去寻访熟知山情的管理人员、猎人,是科考队在调查中必做的一项功课。8月上旬,科考队爬上半山腰,前往罗坑镇上斜村一户老猎人老邰家里访谈。老人70多岁,高高瘦瘦,精神瞿铄。谈及老虎,这位早年曾经亲自猎过虎的老人拿出一小块白色野生华南虎骨,给卢博士察看。
“是一块直径约6-7厘米、高3-4厘米的虎骨,扁圆柱形,上边还有着暗红色的老虎肌肉”,科考队员何兵形容。
老人是一位瑶胞,长年居住在深山。前几年因为建自然保护区,才移民山下罗坑镇居住,但不时会回到山上老屋来看看。据老人讲,1972年时,村子附近山上来了一只老虎,村里的6名青壮年猎人于是一起上山围猎。“是一只200多斤的大虎”,但最终这只陷入猎人包围的老虎被猎杀。“肉都被大家分吃了,我就留下了这么一小块骨头做纪念”。没想到,这块虎骨一留就是30多年。
卢学理博士当时希望能以200元的价格购买下这块当前已极为难得的野生华南虎骨骼,但老人坚决不同意,只能作罢。“这块虎骨骼肌,将可能为进一步比较野生华南虎和圈养华南虎的遗传多样性,提供实验材料”,科考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杨晓红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杨晓红 朱琳
图片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