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大幅降低公交票价之后,近日北京市又着手推行轨道交通单一票制,从10月7日开始,地铁票价由原来的3元、4元、5元统一调整为2元,一举成为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与此同时,深圳也宣布,备受市民关注的公交票价降价方案已经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方案,自12月1日起,通过“深圳通”出行的费用平均可下降25%以上。
北京、深圳的交通成本之高为人诟病已久。在城市中心地带房价如同疯牛般一再狂飙、大量中等收入者“被迫”转向较远的郊区置业之后,最近几年相关民怨一直在报纸、电视、网络论坛和各地两会上积聚和释放。今次京、深两地不约而同大降公共交通乘车票价,可谓正是对民意的积极回应,其公交新政传出之后,不仅在当地得到了强烈的欢呼之声,也引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居民对降低出行成本的期望与猜想。
尽管如此,值得关注的是,降价只是降低了公众出行的经济成本,这是吸引公众由买车转向乘车以减轻城市道路资源压力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最易行的一步。众所周知,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路线设计问题不少,路线重复、繁杂不利市民换乘之处颇多;道路规划亦与现代国际都市相去甚远,网络论坛上盛传肩负任务的恐怖分子在我国内地城市立交桥上迷路不知所归的段子,诙谐之中也多少触到了问题的实质。在公共交通降价之后,政府还须进一步进行整体协调规划,降低市民出行的时间成本。
在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之外,还要注意到公众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担忧:在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力量缺失的情况下,庞大的财政补贴,会不会使公交、地铁公司削弱甚至是丧失创新管理机制、降低运营成本的动力?在公共产品普遍缺乏的大背景中,倘若其他公共品提供者提出类似补贴要求,政府应怎样应对,如何出台合理补贴方案,把钱花得更合情合理?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当中既包括了对方案本身合理性的探讨,也暗含有对行政主导型决策过程科学性的疑虑。这与近年来公众对许多旨在改善民生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
京、深两地凭借雄厚的地方财政实力强势介入,大降公共交通票价,更多地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使公共交通复归公共品本色,毫无疑问值得赞许。但是,在对直接性利好的掌声之中,公众又有对更宏大的公平正义理念的抒发,这源于人们对更美好生活、更合理行政作为的追求,政府没有道理不予以重视。因此,如果上海、广州、南京等后起效仿,推出类似的公共交通政策,很有必要进行统筹策划,全盘协调,使公共财政真正充分用到刀刃上,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周志坤)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