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走进“小于子”家门的时候,“小于子”正巧不在:听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招工,“小于子”一早赶了去,想找个“轻巧活”。
“小于子”名叫于增平,是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北厚社区居民。今年已46岁的他,仍被居民们称为“小于子”:整天笑呵呵,待人热心肠,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邻里说,棚户区改造,让“小于子”变了个人。他以前可不这样:酗酒闹事,人见人躲。
上世纪50年代,在北厚社区建起简易房,以后逐渐发展成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这里地势低洼,一场大雨,街上的水能漫到腰。“地窖房”进门矮三分,各家门前摞起来挡水的沙袋必不可少。每逢大雨,居民晚上都不敢睡觉,生怕房子倒了活埋人。
棚户区改造开始了,“小于子”家凑不齐上楼的钱,一家人急得满嘴长泡,一向温顺的妻子闹着要离婚。了解到“小于子”家的情况,区里给免去了一部分上楼费用。只掏了8000多元,“小于子”家就住进了45平方米的新房!搬新家时,家里除了一个炒瓢一无所有,工会送来了新床新桌子。看着自己的新房,“小于子”感觉像做梦。
在社区书记白艳杰的帮助下,“小于子”和妻子办起了洗衣店:一件衣服挣个三毛五毛不嫌少,碰上岁数大腿脚不灵便的服务上门,家里实在困难的就不收钱了。“小于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店里挂满了送洗的衣服,以前拉下的饥荒也慢慢还清了。
这几天,“小于子”正和妻子张罗着弄个门市房,添置个皮鞋翻新机:棚改新区居民收入不多,修鞋生意应该好做。
到2006年末,辽宁省已经为34.5万户、120万棚户区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