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0日电 题:“特奥模式”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进行有益探索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 仇逸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高效、及时地调配志愿者,是摆在所有赛会组织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上海特奥会的志愿者工作在运作机制、工作模式上都有新探索,实践证明是积极有效的。2007年上海特奥会的志愿者工作,必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信息上通下达,人人各尽其职 上海特奥会一共招募了4万余名志愿者,其中66%是高校学生,22%是社区居民,12%是企事业单位员工。志愿者可以提供服务的语言达到16种,其中小语种志愿者就有2000多人。
特奥会的志愿者服务岗位多、项目繁杂、区域广泛。针对这个特点,组织方的总体方针是“开放式招募,整建制使用,规范化管理”。所有学生按学校归口,其余人员以所在区域为原则归口,志愿者团体整建制与使用区县、项目“对接”。
特奥执委会社会动员和志愿者工作部部长陈振民告诉记者,志愿者部门设立了39位总队长,下设分队长,区县和志愿者部门之间互派联络员。这些措施,就是要保证各项需求和指令上通下达,4万余名志愿者人尽其职。
应急“储备”解了燃眉之急 10月1日,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早晨9时15分左右,社区接待部急电,因使用英语的东帝汶代表团联络官与使用葡萄牙语的教练员、运动员出现沟通困难,要求为代表团配备一名葡萄牙语翻译。正在特奥会志愿者调配中心值班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系的李妍婧应急受命,在两小时内顺利到岗,一解代表团及联络官的燃眉之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防备各种紧急、突发事件,本次特奥会在市、区两级都设立了“现场调配中心”。到9日上午,市级调配中心已经调配4000余人次,其中外语服务志愿者51人次,涉及9个语种、6个部门、3个区县。
应急预案的另一项举措,是设立志愿者“蓄水池”——一支后备志愿者队伍。现在,这个“蓄水池”已充分显现作用。9月28日,外语调配值班第一天,房间里坐了满满一屋子人,约有100多人。而现在,只剩下一位日语志愿者和一位泰语志愿者。
从长计议的“志愿者档案” 在本次特奥会上,组织方还为志愿者建立了“数据库”档案。被录用的志愿者都要填写详细的报名表,特长、外语能力等信息被输入电子信息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仅有利于赛事组委会高效、合理地配置志愿者,还为今后的奥运会在沪赛事、世博会活动建立了人才“战略储备”。
“那些信息技术、新闻通讯、外语服务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他们都是今后举办各类活动的宝贵财富,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容易,千万不能特奥会一结束,就让他们再"埋没"在人海里,”陈振民说。
让“老外”志愿者发挥独特作用 在上海特奥会期间,共有近300位国际志愿者身穿橙黄色衣衫,在医疗、宣传、赛场运作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中,特奥执委会招募了境内报名的80多位外籍志愿者,按照国内志愿者的相关制度统一管理和协调,国际特奥会在境外招募了198名国际志愿者,他们由国际特奥会负责管理。
在运动员健康计划现场,记者遇到了纽兰·帕特里克。这位特奥会运动员健康计划健美双足项目的全球医疗官说:“我们在特奥会前进行了项目志愿者的招募,考虑到语言需要,还特意邀请了一位华裔美籍医生。”
10月2日以来,前后共有20位外籍足外科医生在帕特里克的召集下来到上海,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运动员健康计划负责人宋耀君告诉记者:“运动员健康计划的6个项目共吸纳了100多位外籍医生志愿者,他们自己购买机票远道而来,服务精神令中国同行感动。”
给“人文使者”送上人文关怀 特奥志愿者都是“人文使者”,他们自己同样需要人文关怀。为了激发志愿者的热情,特奥会志愿者部门发放了“服务手册”,既有培训内容,也有服务工作记录。同时,每位志愿者都要签署承诺书,承诺发扬志愿精神和特奥精神。志愿者部门还向使用部门发放了服务质量测评表,使用部门可以对志愿者进行打分,表现优异者将被评选为“优秀志愿者”。
在闵行区,志愿者调配中心还开通了“橙色1000”手机短信平台,制定了“四送”原则:遇到志愿者生日送温馨祝福;针对天气情况送贴心叮嘱;结合志愿服务需求送友情提醒;根据赛事安排送任务信息。区志愿者部还尽可能地收集志愿者家长的手机号码,感谢他们支持志愿者的工作,也让他们放心,为孩子感到骄傲。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