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6年10月,沈北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辽宁省政府批准沈北新区为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沈北新区牢牢把握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和宜居沈北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在经济区体制、行政监督服务体制、城市化体制、市场要素改革及用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沈北新区正在努力建设东北振兴改革开放试验区、辽宁新型产业基地经济增长区、沈阳中心城市生态新城区和构建和谐社会先行区,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沈北新区10月10日举办了以“新体制、新产业、新城市”为主题的“首届沈北新区创新论坛”。论坛的举办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石小敏,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茜雯,上海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蒋慧工应邀参加此次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王志乐:
突出特色准确定位
最近我去浦东新区,感觉浦东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世界500强公司有200家在那里投资,建立了300多个世界级的大项目,应该说在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这么多大项目,全世界都少见。它这个特色是强调在开放世界中打造什么样的改革试验,而且怎样发挥这300个大项目的影响力。再比如像图们江地区,他们提出的口号叫做“借港出海”,这样它就有可能带动整个吉林甚至于东北地区的又一个出海口,而且这个出海口离日本、俄罗斯、韩国最近。我认为任何一个地区要发展,必须要实事求是研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区位到底是什么条件,市场、产业、人才、资金、时机……
沈北有很好的区位优势。这一点我们研究中心在九年前受沈阳市政府邀请做过一次调研,当时我们提出沈阳是环渤海的参与者,又是东北亚的参与者,这两个区的融合点,没有一个地方达到这个水平。再有沈阳有一个非常好的产业优势,如沈阳机床是中国跨国公司的雏形,而且这样的公司还不止一个,我觉得这是沈北新区发展的一个可借助的条件。
彭真怀:
谋划城乡一体化发展
沈北新区是个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区位上具有城乡一体的基础;在交通上具备了城乡一体的优势;在产业上具有工农互补的特点;在资源上具有强劲发展的潜力。
我认为,首先大城市近郊的新农村建设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体。沈北新区的经验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而且很好地实现了为大城市服务的这样一个新的理念,较好地体现了工业反哺农村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第二,大城市近郊的新农村建设要谋划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沈北新区的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城乡统筹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实现城市与农村在基础设施上面的互动,减少重复建设。第三,我认为大城市近郊的新农村建设要重视产业支撑,吸引多方资金共同参与。特别是供气、供暖等这些可以放开的市场要素要放开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这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版稿件由记者赵国清采写摄影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