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这学期开学时,近3万个钢制保管箱走进了上海30多所高校的学生寝室。
这种名为“教寓”牌的保管箱,有中号整理箱大小,约22公斤重,里面分上下两层,一层放笔记本电脑,一层放手机、MP3等小型“家用电器”。
据了解,学生可以自愿付费租用这种保管箱。
该保管箱由上海市学校安全咨询中心专为学生保管贵重物品设计,并且提供租赁服务。咨询中心是上海市教委直属的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与学校安全相关的培训,以及学校安全设施安装规划等服务。
对于推广保险箱的初衷,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邵铭伟说:“大学生贵重物品失窃的情况在高校时有发生,这虽然是较原始的办法,但十分有效。”
学生租用贵重物品保管箱在高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还有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提供这种服务。但是,由市教委做统一推广在全国还是头一次。在已安装保管箱的松江大学城的BBS上,学生一直在进行“保险箱是否管用”的讨论。针对质疑,邵铭伟说,学生只要拔出保管箱的钥匙就一定上了锁,并且重达40斤的铁家伙也不可能轻易被搬走。
随着大学校园的日益开放和不断扩建,校园安全问题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近年来,监视摄像镜头、“一卡通”门禁系统等高科技防盗系统出现在一些校园里。
在很多高校校园中,即便半夜也是灯火通明,学生宿舍一定要刷卡才能进门,监视器不时来回转动。这样全方位的保护确实维护了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入室盗窃的犯罪率也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校园安全问题又有了“防不胜防”的新趋势。
在复旦大学保卫处网站上,有一份《近期学校周边治安特点分析》。在这个只供校内浏览的网站上,不仅有相关法规和安全知识的介绍,还有专门针对复旦大学学生的“安全贴士”,诸如“避免陷入传销陷阱”、“防止手机诈骗”等提示信息。
这份分析中,详细列举了校园周边扒窃事件的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以及作案手法。在上下课的高峰期,常有扒手在人们等红灯的间歇偷走学生裤袋里的手机和钱包。这些扒手中有些是未成年人,除了这些作案手法之外,他们还会向单独行走的女生和正在聊天的路人下手,直接拉开挎包偷窃财物或抢夺手机。
相比较传统的入室盗窃,这种“近身偷窃”对受害人来说更加危险,也更加难以防范,即使再高级的安全设施也爱莫能助。遇到这种情况,多数被窃学生会报案,但是物归原主的情况并不多。
如今,除了“第三只手”频频伸向校园,另一些骗子也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的心理进行诈骗。校园中的诈骗案件,往往因其涉及钱财数目较小,被害人“自认倒霉”而不了了之。
上学期期末,某学校一学生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年轻人,对方称自己急着参加某门理科考试,需要马上买一套绘图尺,向他“借”20元钱,并留下电话和姓名,答应改天一定归还。但此后,对方没有与他联系,留下的号码也是空号。等在BBS上看到有人有类似经历时,这学生才大呼上当受骗。还有一位大二的学生,去年曾在校园里被人“借用手机”,结果手机连同银行卡被对方一起骗走。
校园骗子的伎俩总是花样翻新。有的骗子站在马路边上叫住骑车的学生,称看出自行车有问题,要马上修理,学生一旦上钩,就要上百元;还有的骗子,谎称组织同乡会,在吸引新生加入后,趁机讹诈。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件中,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受骗者多为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还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由此可见,全面扎实的入学安全教育尤为必要;第二,骗子总是利用大学生的单纯和同情心,常以“求助”或“提供帮助”的方式进行诈骗,当骗术被识破以后,间或以暴力或恫吓相要挟。
有关人士认为,对于近距离的偷盗抢劫以及诈骗行为,在学校加强防范的同时,同学们在心理上设一道“安全防线”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