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培俊 |
华中师范大学今年共招收2200名免费师范生,这些学生享受学费、住宿费的优惠政策,报到之后直接入住,并领取400元生活补助牧羊/图 |
非主流的主流教育【师范篇】师范教育,谁来埋单?——专访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
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陈军吉 发自北京
“政府关注的应该是市场管不了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政府不管,任由市场力量起作用的话,会产生严重后果,教师教育就是这样的事业”
从1997年高等教育全面收费至今,中国的师范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已进行了10年。而回归免费师范教育,只用了一年。这一“否定之否定”的举措到底意味着什么?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了中国师范教育免费的先河,此后历经清、民国、新中国,政权天翻地覆,但师范教育免费政策却一直保留下来。
92岁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中玉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忆,少年时代,因为家里贫困,他从老家江阴县考进了江苏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上学期间不交学费,吃饭也不用花钱,学校还发给学生生活费。中师毕业后,徐中玉按照当时政府的规定当了两年小学教师,1934年凭教师服务证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
作家苏童是198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他的记忆是,学校不收什么学杂费,住宿不要钱,每个月还给18元生活费。当时物价消费低,这笔生活补贴足够他吃饱饭了,有些精打细算的同学还能攒点钱带回家。
走了95年免费道路的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到了1997年,和非师范高等院校一样,转向了全面收费。
从1997年开始,大学生的学费在这些年里的变化呈直线上升的状态,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全国高校生人均学费从1995年的5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高收费政策完全没有经过政府论证、听证会这样公开的程序。自来水调价要开好多次会,而教育收费几乎想怎么收就怎么收。教育部官员每年都在强调,现在的学费已经高得不能再涨,但高校收费还在慢慢涨,去年又涨了10%左右。”
2006年7月至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了4次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教育界专家,分别就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展开座谈。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和常务副会长,顾明远、谈松华分别参加了座谈会。
在2006年8月22日的基础教育主题座谈会上,顾明远送给温家宝两本名为《我在美国上初中》的书。作者巩昂出生于山东,两岁时随父母去了美国,在中学阶段就开始用笔记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后结集成《我在美国上中学》、《美国高中作业》系列图书,稿酬全部捐给了中国残疾人基金会。“美国的中学教师,老师千方百计把枯燥课程变成饶有兴趣的作业,学生总是怀着一种期望兴致勃勃地学习、探讨。我当时还给总理举了书里的几个案例。我说,‘总理如果感兴趣,我把这两本书送给您。’总理马上接过去,立即就翻了几页。旁边华建敏国务委员也翻了起来。”顾明远回忆道。
恢复免费师范教育是顾明远酝酿了多年的想法。在2006年第6期的《教师教育研究》杂志上,顾明远教授撰文《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其中提出:根据我国国情,还需要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保留师范教育的独立体系,同时实行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第一个向媒体透露国家恢复免费师范教育的是顾明远的同事谈松华。2006年10月24日,在第二届海淀教育节专设的全国初中教育校长论坛上,身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谈松华在演讲时透露,国家正在酝酿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中重新推行师范生免费制度,希望借此吸引优秀的大学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
今年5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联合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这一政策的官方解读,来自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
收费: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
南方周末:中国的师范教育是成功的吗?
管培俊:应该说答案是肯定的。中国一百年的师范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师范教育,就没有今天中国教育的成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发展势头。
中国的师范教育应该说有几条经验:
首先,中国的师范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的事业,是一个政府行为,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支持。
第二,中国的师范教育始终有一个体系,在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方面支撑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第三,中国的师范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养成教育。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基本的能力要求、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师德素质。所谓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中国的教师教育非常重视这一点。
第四,我们的师范教育,过去一直到解放以后,都是实行免费教育。第一免费,第二分配,一个“免费”,一个“分配”,四个字体现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优惠政策和支持。
南方周末:从过去一直到建国以来,师范教育都是免费教育。 “免费”、“分配”四个字体现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优惠和支持。为什么在1990年代突然全面收费?
管培俊:1990年代后期,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里有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有教育发展的背景,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师范生缴费上学大概是从1999年开始的。但是,对师范教育国家还是采取了保护措施,凡是师范生,个人缴纳学费的标准低一点。低于平均学费标准的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足。
南方周末:但很多师范大学要把“师范”拿掉,甚至推行大量的非师范专业,把很多专业砍掉了,而且还改成研究型大学。
管培俊:事实上,除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和少数地方学校外,由政府补足师范生学费差额的政策并未得到落实。这里有一个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一个利益驱动。如果我是一个师范院校的校长的话,可能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为什么?在高校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它面对的是竞争的市场,市场的法则是利益最大化。学校面临的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它首先要争取教育资源,争取教育资源它就得顺应市场法则,这就是一个现实的利益驱动。一个认识的误区,一个现实的利益驱动,使得我们一些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投入不够热情,重视不够,支持不够,那么教师教育就受到一定影响。
一部分师范院校认为教师教育要综合化,就是师范院校改弦更张;有的学校说把这个师范院校的名字改了,有利于招生。还有的师范院校热衷于升格改制。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从私人产品和服务的角度说,这也许非常正常,但教师教育总体上是属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从公共事业角度来说,政府关注的应该是市场管不了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政府不管,任由市场力量起作用的话,会产生严重后果,那么教师教育就是这样的事业。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法则是把资源放在最有效益的地方去,最有效益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来钱最多的地方就是效益最好的地方。那么来钱最多的肯定不是教师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也就难免被淡化、弱化。
另一方面,就是原来三级师范教育变两级。由于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整体素质的要求提高,三级变两级是必要的,国家有关的政策要求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上,有些地方可能过急过快,缺乏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造成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流失。原来的八百所中等师范学校急剧减少、萎缩,现在只有二百多所。
所以现在国务院做出的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的重大决策应该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要重视教育,要重视教师。重视教育必须重视教师,要重视教师必须重视教师教育。国家要运用公共财政的力量对于教师培养给予支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这种真正属于国家事业、属于公益性质很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埋单。
免费:是走回头路吗?
南方周末:现在恢复免费教育,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探索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管培俊:不是这样理解,我们认为这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大的变革,如果说我们把中国教师教育分几个阶段来说,这肯定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有私人产品,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有准公共产品、准公共服务,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简单地完全用过去的眼光看待问题就太表面化了。
师范院校不是说就不可以办非师范专业,师范院校不仅培养教师,同时还面向社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其他各类人才,都可以。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或者说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学生毕业以后,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也很难说师范专业一定要占到多大比重,因为师范专业要办多少,师范生要招多少,完全取决于社会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师范院校都应该把教师教育摆在学校工作最重要的位置,核心的位置,确定它的“龙头”地位。
我们理解这次国务院对6所师范大学首先实施免费师范教育,应该是以免费师范教育为契机,推动整个教师教育的变革、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更新的一个过程。
南方周末:对师范院校的布局有何考虑?
管培俊:去年教育部出台了一个关于高等学校设置的意见,这里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将来的师范专科学校要逐步转向培养小学、幼儿教师,不再培养初中教师。
南方周末:中师呢?
管培俊:我们中师教育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一定要保留,优质的办学传统一定要继承。具备条件的中师一部分逐步地升到师专,或者逐步合并到高师本科,相当一部分中师应该转向培养幼儿教师。不具备教师培养条件的不再培养教师。
原来幼师有六十多所,继续办下去,一些好的幼师应当能够升格。今年的年初有两所学校升格了,一所就是山西的运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还有黑龙江的一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幼儿教师,这是教师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高师本科院校要以现有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现在一共是98所高师本科院校,其中有38所是师范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还有32所地方师范大学。应当重点办好,教育部非常明确。师范院校的名称,标志着国家赋予这个学校对教师教育的责任,师范大学一般情况下不改名字,目的是稳定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范大学。
南方周末:立意是好的,但是怎么让它们安心来做师范核心呢?
管培俊: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政策配套。比如说我们这次6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教育,第一是免费、政府埋单。第二是就业,国务院文件规定,保证每一位免费教育的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省级教育部门组织,在需求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既体现了个人选择,又体现了国家保障。第三是免费读研,读教育硕士。
南方周末:也有人提出,这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改革方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矛盾的。
管培俊:不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政府埋单恰恰是非常符合市场原则的。就业压力再大,竞争再激烈,这些学生一定是有编有岗的。要说选择,在学生进校之前,双方就进行了选择,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
根本出路:制度创新
南方周末:有人提出,应该学习日本韩国,全国教师的待遇是一样的,标准是一样的,这样就保证了全国教育一盘棋。
管培俊:你说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根本的出路在于在制度上有重大突破,这是一种真正的制度创新。
亚洲的一些国家,欧洲大陆法系的国家,对教师采用的都是国家教师公务员制度。连美国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它的中小学教师也都属于地方政府公务员。为什么叫做地方政府公务员呢?联邦政府不管教育,它法律规定上是这样,所以教师是州政府公务员。
我们现在的教师,不要说从城市到农村了,你就是从这个区到那个区,工资收入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说这个差别能够逐步缩小,都是一样的公办教师,走到哪儿都拿一样的工资,而且都是政府支付工资,如果要到农村偏远地区的话,我另给一份津贴,这样的话,教师的流动问题也就逐步解决了。
西藏是一个例子。我们随周济部长到藏,他也感受很强烈,1993年、1994年时,全国发生大面积拖欠工资的现象,但是有几个地方报告基本没有拖欠工资,其中就有西藏。为什么西藏能做到不拖欠?第一,全部是公办教师;第二,全部是政府发工资。
南方周末:今年除了免费教育之外,下一步将有什么举措?
管培俊:总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免费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契机,能够推动教师教育整体的改革。我们要做的事情,第一,进一步形成一个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包括研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院校的准入机制,要有一个资质认证标准,什么样的学校可以培养教师,这是一个方面。第二,在制度建设上,建立教师教育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并逐步扩大,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第三是教师培训的体系,我们希望能够把教师职前的培养和职后的培训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持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南方周末:我们有没有一个具体目标,什么时候到什么水准?
管培俊:比如说,小学教师第一步专科化,现在已经达到百分之四五十的水平。然后第二步实现本科化,幼儿教师至少达到专科以上的水平。中学教师都至少是本科。而高中教师当中,要有相当比例的硕士、博士。从整体上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层次、水平。但这要有一个过程。今天的事不能推到明天做,明天的事不能拿到今天做。
2007级免费师范生现身说法:
◇ 陶意(华东师范大学):我为什么报免费师范生?我是安徽人,我们那个县是比较穷的,我家在农村,父母都是种地的。我家有三个孩子在上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跟我哥今年同时考上大学。我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他考上了合肥师范学院。
我和我哥哥念的同一所高中,学校的条件也不是很好,我们每天四点钟起床,到山的那一头去上课,当时学校规定:两个学生不能一起去上厕所,因为怕学生说话耽误上课的时间。我哥复习两年才考上,他才十几岁,为了考大学,头发都白了一半。我看着他很痛苦。
如果我将来能作为一名好的教师,我不会让学生像我哥那样,我会把学生教好。老师这个职业是很稳定的,国家现在很关注老师,所以我才来报这个免费师范生。
◇ 肖晓锋(华东师范大学):我是陕西人,家在农村。我邻居的一个男孩,性格软弱,我上高一的时候,初二的他被学生欺负了很多次,但是老师没有处理好,后来他就喝农药自杀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其实按照我考的分数,我可以进比华东师大更好的大学。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免费师范,一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还有就是我忘不了邻居家自杀的男孩。
学者声音:
◇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师范生免费制度最有可能吸引的是那些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的学生,却不能保证是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生,无法看出政策的效果。更可行的办法是,师范生照常交纳学费,在其毕业走上教师岗位后,再逐年返还他的教育费用。
◇ 北京大学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胡松涛:我认为这个制度出台是好事情,但是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其实现在中西部地区并不缺大学本科毕业生,而是缺能够安心下基层下农村的中专毕业生。我们应该先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这可能更切合实际。6所部属院校招免费师范生,只能起一个示范性作用,根本解决不了中西部地区对教学、教育、教师的需求问题。
现在中师大规模撤销以后,教育部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大专毕业,可是大专毕业生在大城市上了学,再让他去边远地区和农村任教是很困难的,他们想留在城市发展,即使有下农村的,也呆不住,很快就辞职走了,最后能够留在农村教书的都是家在当地的学生。
(本报记者 张英 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