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30日,莱辛在其位于伦敦的寓所。
10月11日,莱辛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新华社发
英国人多丽丝·莱辛一个多星期后将年满88岁,她提前获得了一份生日礼物。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把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以《金色笔记》列入经典文学作品之列的女作家。
迟了两小时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当地时间11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宣布年度文学奖获得者。
与发布本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不同,评审委员会发布的文学奖新闻稿不足一页纸,仅有一个段落。
而且,因特网直播的发布会持续时间不足10分钟。
之后,评审委员会提供了2页纸的莱辛简历,再加7页纸的莱辛作品目录,包括英语作品以及法语、瑞典语和德语译文目录,还有1页纸与莱辛作品相关的评论和研究专著目录。
两个小时后,莱辛回到位于伦敦北部的家中,迈出一辆出租车后才知道自己获得了全球文学界最高奖项。
她的文学出版代理人解释说,莱辛出门购物,没有人能够与她联络上。
评审委员会准备的新闻稿上,实质内容仅有一句话:莱辛作为一名“(描述)女性体验的划时代作家,以怀疑论、热情和洞察力,把一种处于割裂状态的文明置于审视之下。”
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1位获奖女性。
等了30年 评论界认为,莱辛的作品在相当大程度上取材于个人经历,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她1950
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小说得益于她1925年跟随父母在当时英国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现属津巴布韦)的生活。
那部作品中,莱辛揭示了一名白人农场主妻子与黑人仆人之间的关系。
尽管同时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作品,但她的多数小说以非洲为题材,探讨欧洲白人与非洲黑人之间的隔离状态和心态。
对莱辛返回英国后第二年发表的《野草在歌唱》,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那“既是一部涉及爱恨交织的悲剧,也是一项不可逾越的种族冲突研究”。
谈及诺贝尔奖,莱辛颇为自信地告诉媒体记者:“这件事迄今持续了30年。”
言下之意,她早已落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视线。这似乎还不足以说明自己的“资格”和“资历”,她补充道:“我已经在欧洲赢得了所有(文学)奖项,实实在在每一个奖项。我当然乐于获得所有奖项。”
女权主义者? 莱辛1939年至1949年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育有3个孩子。
《野草在歌唱》问世是在她第二次婚姻失败之后。按照法新社一篇的说法,莱辛耗费几十年时间,一直“试图逃避不幸福的家庭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学和政治标签”。
所谓“政治标签”,即女权主义者,因她1962年出版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而产生。继而,1952年至1969年出版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更强化了她作为女权主义代言人的形象。
她的作品,让欧美国家几代读者着迷。
然而,莱辛本人不断拒绝让自己及其作品带有女权主义“标签”。她声辩说,她的写作并不直接扮演着某种政治“角色”。
“我在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兴起时)就不是一名活跃的女权主义者,”莱辛先前公开表示,“我从来就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从来就不喜欢那场(女权)运动,因为它过多地以意识形态为基础。”
遭南非白人种族主义当局拒绝入境大约40年之后,她1995年重返非洲,部分原因是种族隔离制度当时在非洲大陆已经崩溃。
近些年,她开始尝试写科学幻想小说,出版了多部作品。
最年长版主? 除了题材和体裁创新,莱辛还在尝试人际交流新方式。她或许是因特网时代最年长的网页“版主”。
她在社交网站My Space上设有自己的网页,近期发布的内容之一是:“女性,87岁……多丽丝·莱辛有136名网友……”
对于能够在获得众多文学奖项之后再获诺贝尔奖,莱辛11日向记者时比作玩扑克牌:“这是一手同花大顺。”
(新华社10月12日供本报特稿)
获奖人物 多产作家莱辛 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现在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25年,她跟随父母搬到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现属津巴布韦)生活,并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1939年至1949年,莱辛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育有3个孩子。
1949年,莱辛带着一个儿子和第一部小说的手稿回到英国伦敦。1950年,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因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而引起强烈反响,莱辛由此在文坛崭露头角。
1952年至1969年,莱辛陆续发表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其间,她还在1962年发表小说《金色笔记》,这部作品被公认为她的代表作。她不仅因这部作品蜚声文学界,还树立了自己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形象。莱辛创作的小说还包括《黑暗前的夏天》《第五个孩子》等。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她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作品题材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
近年来,莱辛仍笔耕不辍,经常有新作问世。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获奖时间 获奖人物 主要作品
2001年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迪亚达尔·苏拉杰普拉萨德·奈保尔 《神秘的按摩师》、《抵达之谜》
2002年 匈牙利的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 《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
2003年 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辱》
2004年 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我们是骗子,宝贝》、《乐趣》、《遗孤》、《钢琴教师》
2005年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 《生日晚会》、《看房人》、《背叛》
2006年 土耳其作家奥尔汉·帕穆克 《白色城堡》、《黑书》、《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新闻链接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称
中国的成功并非靠低成本劳动力 新华社加拉加斯10月10日电(记者 尹南 张笑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10日在此间表示,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实施了成功的经济政策。
斯蒂格利茨是在加拉加斯举行的一个题为“新兴市场开发战略”的经济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成功是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实现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政策鼓励技术发展和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中国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知识差距”。
斯蒂格利茨还说,中国将消除贫困等作为重要目标,重视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投资,这对于实现社会的稳定很有必要。他还对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环境保护和发展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表示赞赏。
(责任编辑:郑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