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10月12日电(记者昌亘 颜森)为考察景德镇晚明时期制瓷业的经济形态和当时外贸瓷的生产情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古陶瓷研究所近日对景德镇明代外贸瓷窑址展开联合考古活动,并在景德镇市北郊观音阁附近的古窑遗址开始了发掘工作。
据参与本次考古发掘的北大教授权奎山、景德镇市陶瓷考古所副所长江建新介绍,这次考古工作由著名古陶瓷专家刘新园领队,北京大学和江西省考古所都派出了著名专家参与发掘。此次发掘的古窑遗址堆积物,系明朝中晚期到清代初期的民窑堆积物。
据相关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早在明清之际,景德镇对欧洲就有数量可观的瓷器出口贸易。出口的日用瓷和陈设瓷,主要由当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东南沿海口岸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欧洲。这种景德镇观音阁明代民窑烧造的对欧外贸瓷,在海上“丝绸之路”和欧洲都有发现,但在近年的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中却未见踪迹。
本次考古发掘以期填补景德镇明清外贸瓷研究的一项空白,从古窑堆积物遗址里寻找到更多完整的外贸瓷遗存物,证实明清之际景德镇瓷器的对欧外贸出口及相关窑口情况、明清民窑业的制瓷水平和参与外贸的特点。
目前,考古队已在遗址现场开掘3个探方口,对古窑遗址堆积物开始考古发掘,并初步获得了部分与明清外贸瓷相关的遗物。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