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赋轻了,不少农民感叹种地比进城打工收入还高。侯恕望/摄(资料图) |
减免农业税种地胜打工
广东农民税费实现零负担,村民感叹“无税一身轻”
■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据统计,2006年广东实现农业增加值1517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080元,迈上了新的台阶,增长6.4%,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速。尤为可喜的是,2006年广东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75亿元,增长35%,高于城镇25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058亿元,增长16.6%,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广东农村经济社会蕴藏的巨大潜力逐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
减免农业税家家得实惠
农业税取消之后的农民到底得到了多少实惠?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又有多大?记者近日在番禺区石楼镇沙北村就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从广州市区前往石楼镇沙北村的路上,透过车窗,只见村村相通的水泥公路蜿蜒田间,村民新盖的砖瓦楼房星罗棋布,乡村学校整齐的校舍里,学童朗朗读书声依稀可辨。
得知记者采访意图的村干部喜不自禁,“农村税费改革让千年‘皇粮’成为历史,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大好事。”据他介绍,该村村民主要以农业为生,年人均收入较低,过去每年的农业税是村民的沉重负担。实行税费改革后,村民负担减轻了,能够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投入再生产,日子也慢慢好过了。
今年49岁的村民霍满祥感慨地说:“我们是尝到了甜头,家家户户都有实惠!税费改革后,每家要缴纳的税费减少了,村里真是每户都很高兴,现在家里除了种植一点香蕉和水稻外,还有出租田地给别人养鱼。收来的租金也不用交税,每亩1200元的租金全部归村民所有。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担心,害怕这么低的税费能否维持下去。”他说,虽然全家减少400多元税费,但对靠种田谋生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现在种一亩水稻一年两造的收入不到1000元”。以前祥叔的女儿读完高中后就去工厂打工了,都担心念书的学费太贵。靠着这几年收入增加,现在还可以供儿子念大学。
回家种地比进城打工好
年逾40岁的李叔在外乡经历了风雨后,去年和儿子一起扛着行李包回到了阔别五年的家乡。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已在广州老城区干了好几年,是在一些电子、玩具工厂里做工。在一些私人小厂干活时,常常碰到工厂拖欠工资的情况,只好不断地转厂做工。情况好一点,一月能拿到五六百元钱。“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还减免了农业税,为什么不在家种地,要大过年跑那么远去打工!”
他说,现在他不出外打工了,在家里种植果树和替人看看鱼塘,就已经能够拿到比在外打工还多的钱。现在村里和他一样想法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都愿意留在环境得到改善的村子里继续干农活。
五年新政
广东农民税费实现零负担
从2002年开始,我省逐渐全面铺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并佐以并镇、并村、并校、压减财政供养人员、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强化“一事一议”筹资监管等配套措施,农民人均负担每年由106.93元减少为6.77元。人均减负100.16元,减负率达93.67%。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实现全省农民税费零负担。全省农民每年从税费改革中得到55.5亿元的实惠,农民收入增幅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同时,颁布施行了《广东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门责任制》、《广东省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和《广东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门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了农民负担监管的部门责任,建立起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入既治标、又治本的轨道。
农民读书行路看病有保障
税费改革的深化也使农村“读书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近几年,广东省级财政安排30亿元,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数百万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由此受惠。
目前,广东省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行路难”问题得到缓解。一半的农业人口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2005年,广东还将农村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低保救济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我省将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力争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85%。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从2003年起,省委、省政府重视鼓励、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尽管目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并重发展,已成为今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取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主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向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重发展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
保障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
2003年提出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2004年再次强调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各项权益。
第三只眼
农民生活改善多亏政府支持
点评人:沙北村副书记 罗志雄
原是番禺区人民医院医生的罗副书记来了沙北村两年,亲眼看到了这个号称广州最大农村的巨大变化。处于海鸥岛上的沙北村以前是广州的“粮仓”,村里多是种植水稻、甘蔗、香蕉,村民收入较低,农业税的减免让长期耕种的农民减少了支出。而村民的收入增加还受益于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农村土地的地值迅速提升,沙北村共有常住人口7100多人,耕地14000多亩,是一个纯农业村。该村在区、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从2001年至2005年共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自然村通公路项目7个,里程10.2公里。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土地的年平均租金从原来的每年300-400元/亩跃升至1000-1200元/亩。全村一年仅土地租金的升值就增收980多万元,平均每个村民每年增收1380多元,现在村里的家家户户不但用上了手机、电脑,部分村民还盖起新房子买来小汽车。
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活、生产环境亦随之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村里相继建成了公园、灯光球场、垃圾中转站等公益设施。供水供电和医疗条件大为改善。以后这里还将有地铁开进来,将整个海鸥岛发展成为旅游观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