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7日,在美国出生的雄性大熊猫“美生”即将被护送回国,在家乡四川卧龙定居并且寻找自己的伴侣、繁衍后代。
大熊猫“美生”2003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今年4岁,是在国外通过自然交配出生的第一只大熊猫,它标志着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的4年里,“美生”一直健康成长,它是当地人们眼里的明星和宠儿,大家把它当成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根据中美双方签定的大熊猫合作协议要求,中国借出的大熊猫在国外繁殖的后代属于中国并须在一定年龄时回到中国。作为中美合作的结晶和中美人民友好的使者,“美生”本次回国受到了两国的高度重视,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派出专家亲自前往美国迎接,美方也将派专家亲自护送“美生”回卧龙。目前,美生回国的相关手续已经基本办好,一个专门的隔离检疫场已经完工,相关护理人员已经安排妥当。
为了欢迎“美生”生平第一次踏上祖国和家乡的土地,表现家乡人民对它的关怀和热爱,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对“美生”回家的全程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准备,并将为它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欢迎回家仪式。
“美生”行程安排
“美生”原计划于10月30日晚从上海机场入关,休息一晚后于10月31日中午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届时将召开媒体见面会,搜狐新闻中心将参与直播。下午到达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后举行欢迎仪式,然后送进隔离检疫场(直播或录播)。美生将在这里接受一个月的隔离检疫,期满后正式进入新家生活。
搜狐新闻面向社会征集爱心认养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动物, 被誉为国宝和活化石,同时它也是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有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没有哪种动物能够与之媲美。作为一个在地球上生存了900多万年历史的古老物种,大熊猫历经自然历史的变迁而顽强地生存到了今天,它是同时代物种中的佼佼者,如何修复和扩大它们的生存空间,挽救濒临灭亡的趋势,已成了全世界人们,特别是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本次“美生”回国,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联合搜狐新闻一同为它征集认养人、志愿者和全程赞助。
联系人:衡毅
电话:0837-6243033 传真:0837-6243030
移动电话:13688397301 0837-8180188
Email:hengyi@126.com
相关新闻链接
大熊猫的科研保护工作历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作为这个行业领头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成功解决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这三大难题后,大熊猫人工饲养种群增长到了120多只,占全世界人工饲养大熊猫总数的60%以上,其中有40多只熊猫以科研合作和宣教展出的方式借展到了国内外的其它动物园和科研单位。从1994年到2007年,相继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白云、石石、高高)、美国华盛顿动物园(美香、添添)、日本神户王子动物园(锦竹、爽爽)、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龙徽、阳阳)、泰国清迈动物园(林慧、创创)开展大熊猫繁殖合作研究,成功繁殖大熊猫幼仔6只,其中的大熊猫白云就生下了4只,美生是它的第二个孩子。另外在大熊猫的野外行为生态学、繁殖生物学、保护学、遗传学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国际合作为大熊猫的科研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6年,为提高大熊猫的研究技术水平,拓展大熊猫科研合作研究领域,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在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石石(谱系号381,雄性,约1982年出生于汶川县野外)、白云(谱系号371,雌性,1991年出生于研究中心)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进行为期10年的大熊猫繁殖合作研究,并在1999年8月生产后代华美(谱系号487,雌性)。华美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第一只大熊猫幼仔,也是第一只在国外出生并回到中国的大熊猫,2004年回国后,分别于2004年、2005年和2007年顺利产下三个双胞胎,很好地延伸了中美合作的科研成果。
2001年大熊猫高高(谱系号415,雄性,约1992年出生于宝兴县野外)前往圣地亚哥动物园替换石石继续合作项目,与白云分别在2003年8月19日繁殖了美生(谱系号563,雄性)、2005年8月2日繁殖了苏琳(谱系号596,雌性)、2007年8月3日再繁殖一雌性熊猫宝宝。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情况介绍
我国政府在加强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的同时,积极进行了大熊猫迁地保护的实施与研究。1980年,我国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大熊猫的饲养管理、科研繁殖、行为生态、疾病防治及野外放归研究以及公众教育等工作。
作为世界上大熊猫“移地保护”的核心机构,研究中心长期以来,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交流与合作,从野生大熊猫生态、行为、种群动态以及主食竹类研究到依托6只救护大熊猫开始的大熊猫饲养与繁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尤其是从1991年到现在,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研究中心克服科研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在饲喂乳及配合饲料的研制、种公兽的培育、雌性大熊猫的繁殖生理、外源激素诱导技术、精液冷冻、人工授精、发情行为诱导、母兽育幼行为、种群遗传、肠道正常菌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率先突破了圈养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等三大难关,先后培育了盼盼、新兴等9只具有良好自然交配能力的雄性大熊猫,并使能正常发情配种的雌性大熊猫达到15只,保证了育龄雌性大熊猫均能受孕产仔,大大提高了雌性大熊猫的受孕率,幼仔的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1990年至今,研究中心共人工繁殖大熊猫85胎129仔,成活110只,使卧龙的大熊猫圈养种群迅速增长至128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种群总数的60%以上,为补充壮大大熊猫野外种群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研究中心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大熊猫圈养种群。
2003年,研究中心率先启动了大熊猫野外放归前期培训研究,将人工繁殖的两岁大熊猫祥祥放归山林,进行放归前的野化训练,积累了大熊猫人工繁殖个体后代放归、大熊猫小种群的迁移放归、野外救活大熊猫的顺利放归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保障大熊猫人工种群安全,避免因为疾病等因素对大熊猫的影响,研究中心最早进行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合理分群,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2005年,研究中心又率先提出“爱心饲养”理念,通过建立饲养员与大熊猫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提高大熊猫的在饲养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在非麻醉状态下90%的受训大熊猫均可进行肌注、80%以上受训大熊猫均可采血;好几只雄性大熊猫可徒手人工采精;数只妊娠期雌性大熊猫可在非麻醉状态下对进行B超检查,全程监测了大熊猫胎儿的发育过程,并为大熊猫的妊娠诊断提供了准确、及时、可靠的科学数据;每只产仔母兽均可进行初乳采集,为人工育幼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研究中心大熊猫繁育研究技术的突破,不仅聚集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出版了《大熊猫人工育幼研究》、《大熊猫繁殖研究》等9部专著,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各类奖项8项。同时,还为多家国内外动物园大熊猫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今天,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不仅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大熊猫人工饲养
繁殖与放归技术领域的代表和“世界大熊猫移地保护的旗舰”,也成为国际最重要的大熊猫研究与交流平台。
随着繁殖、圈养数量的快速增加,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了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宣传教育需要的大熊猫主要输出地,将无繁殖能力的大熊猫提供给国内大型动物园,联合开展大熊猫保护事业公众教育活动。目前,研究中心已经向上海野生动物园、南昌动物园、广州动物园等国内动物园、研究机构提供了28只大熊猫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同时,在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向美国、奥地利、日本、泰国等
国家的动物园派出了“友好使者”10余只大熊猫进行饲养繁殖合作研究,取得繁殖大熊猫幼仔6只的成绩。
在未来的日子里,研究中心将大力拓展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大熊猫饲养管理、繁殖、疾病防治等科研合作领域,让大熊猫这一物种能够继续繁衍生存于地球上,成为人类亲密的朋友、邻居与和平友好的使者。(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