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丰硕的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电灯电话早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各种款式的手机不断升级换代,让人尽享无限沟通的乐趣。火车提速了,航线增多了,高速公路变长了。通信资费降低了,能源供应充足了,出行更方便更舒适了……行进在创建和谐社会大路上的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魅力。 总后机关的官兵们讲述的一个个故事,让人觉得变化就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就是怀着这样的喜悦心情,热烈期盼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编者 时间:10月10日
地点:总后勤部机关会议室
主题:军队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鹿兆许(总后营房部某局助理员):从去年底开始,驻藏部队的数万名官兵开始住上了保暖房,再也不用忍受冰雪严寒之苦。3年多来,我们投资3亿多元,对驻藏部队90%以上的官兵住房进行了取暖工程建设,供暖面积达到近百万平方米,冬季室温都能保持在16度以上,部队官兵的高原病发病率和冻伤率大幅下降。
第 1 2 3 4 5 6页
边防海岛连队由于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吃水用电困难较多,营房保障能力较弱。从2004年开始,有关部门安排专项经费4亿元,用两年时间,对1000多个边防海岛连队的吃水用电设施设备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更新改造,使边防海岛连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吴践(总后营房部某局助理员):我的一个战友最近喜迁新居,一家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高兴得不得了!随着国家与军队住房制度的改革完善,我军逐步建立起公寓住房与自有住房、军队保障与社会保障、实物供应与货币分配相结合的住房保障新体系。近年来,我军新建住房1600多万平方米,20多万名干部、职工有了自己的住房。设施齐全、配套完整、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已达50多个,保安、保洁、绿化、修缮等实行了社会化管理。新建离退休干部住房700多万平方米,6万多名离退休干部得到妥善安置。一批“新概念营房”在军营相继落成,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上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出“营在园中,路在树中,房在林中”的和谐意境。
士官制度改革后,士官家属来队住房困难很多。3年多来,全军投入近10亿元资金,建成士官家属来队住房100多万平方米,为20多万名士官解决了家属来队住房难题。
林琳(总后某通信营士官):尽管这几年房价一直在涨,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百姓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我们家原先住的是破旧简陋的“筒子楼”,今年搬进了18层高的新楼房,房间宽敞明亮,小区环境优美,各种配套设施也非常齐全。
2003-2006年,全国城镇住宅年均竣工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3.6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截至去年底,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累计超过13亿平方米,解决了约165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达到80%以上,新建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品质、环境条件明显提高。
第 1 2 3 4 5 6页
交通出行更加顺畅 寇世强(总后军交部某局局长):十六大以来这五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大提速”,不仅铁路和公路的建设速度加快了,车辆的行驶速度也变快了。现在一过节,开车外出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到天南海北的自驾游处处都是一路畅通。
9月底,我们刚刚完成了辽东半岛3条铁路军事专用线的电气化改造验收。线路改造后,机车速度和运输能力提高了1倍多。这几年,国家的电气化铁路里程快速延长,新型机车的牵引动力和速度不断提高。为了与民用铁路的大发展对接,我们投资数亿元先后对近百条铁路军事专用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
铁路大提速后,对军事装备的装卸、捆绑和加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先后研制配发了数十种新装备,并会同铁路部门研制了成系统的捆绑加固新型器材,使我们的铁路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在前不久举行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我们圆满完成了我军历史上的首次铁路万里跨国输送,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巨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水涨船高”!就拿部队铁路输送过程中的饮食保障来说吧,以前是民政部门组织人员在站台附近,埋锅做饭,供应军用,部队多了就供应不过来。现在,我们的军用饮食供应站依托社会化保障,和当地的餐饮公司签订保障协议。
姜锐刚(总后军交部某局局长):前不久,我们在南方某地组织了一次部队全员全装整建制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检验性演练,部队开进的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总结原因,除了部队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外,更重要的是经过道路的路况大大改善了,乡村道路和省道国道拓宽了变平了,高速公路增多了变长了。
拿进藏运输来说,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进藏公路的改造整治和路况改善,我们从青藏公路进藏的往返时间从以前的2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9天,从川藏公路进藏的往返时间从以前的4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20天。没有国家公路建设的大发展,这样的变化谁敢想!
第 1 2 3 4 5 6页
在军车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还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安全行车问题这几年凸现出来,我们对军车驾驶员的相关教育内容越来越多。这里面隐含着国家发展的一个大背景,就是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还有车场建设。以前我们的车场面积狭小,设施陈旧,手工作业成分多。现在,我们的车场不仅基础设施改善了,有的部队还建起立体车场和自动化车场。
黄伟业(总后军交部某局副局长):十六大以来这五年,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对军交运输的贡献是建国以来最显著的一个时期。到今年年底,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建成后,战区之间、国防基地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畅通快捷。
从2004年开始,交通部拨出专项资金建设部队进出口道路,目前已完成了4500多公里,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万里边防都通了公路,数条公路穿越冰峰雪岭通往各个边防哨所,结束了许多边防站大雪封山后与后方隔绝的历史。
长江天堑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一个大障碍,当年的“一桥飞架南北”曾令许多国人激动万分。现在,长江干流沿江重镇都有了跨江大桥,许多城市还不止一座。长江上游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已建或在建的大桥也有几十座。长江这条世界上哺育人口最多的母亲河已是百桥飞架,处处通途。
2002年到2006年是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最多的时期,比“七五”和“八五”十年完成投资的总和还要多。国家铁路正线延展里程由8.4万公里增加到9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
截至去年末,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4.5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80.4%;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比2002年末增长28.1%,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增长82%。
第 1 2 3 4 5 6页
通信联络更加便捷 胡晓燕(总后某通信营分队长):2000年底入伍后,我就是通信兵。那时,我们用的通讯设备还是西安邮电十所研制的半自动化程控交换机,尽管比原先的“插塞式”进步了许多,也实现了电脑接转,但是通信档案和业务资料还不能自动存储,并且业务量大的时候电脑经常处理不了。那时,手机还不是很普及,使用最多的是传呼机,由于通讯基础设施较弱,经常出现呼不到的情况。
2004年,我们话务台换上了新型设备,不仅通讯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通讯资料也实现了“数据库”式地自动保存。
部队的通讯设施和装备在升级换代,老百姓的生活也因为国家通讯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变得“无限沟通贴心服务”。就拿我家来说,我家在山东邹平,我弟弟在四川音乐学院上学。原先我父母和我弟弟联系主要就是靠打电话,现在则变成了网上的视频电话,虽然远隔千里却可以面对面交流。
刘雅洁(总后某通信营士官):我老家在甘肃定西,是国家级贫困县。前两年,谁家要是花一两千块装一个电话,那真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现在,话费便宜了,装电话再不是什么稀罕事。我的家乡盛产马铃薯,现在的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用固定电话、手机和网络联系业务接定单。
我刚当通信兵时,我们的一个机房最多能保障3000个用户的通信需求,交换机哪个部位出故障了,全靠人工观察和手工排查修复。现在换上了新装备,一个机房能保障7500个用户的通信需求,出故障了都是声音告警,计算机自动查找,精确定位。
十六大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邮电通信业务量以年均28.1%的速度增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电话用户达到8.3亿户,年均增长18.5%。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6亿,年均增长22.3%,占电话用户的比重达到55.6%;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7亿户,年均增长14.5%;上网人数达到1.4亿人,年均增长23.4%。
第 1 2 3 4 5 6页
电力供应更加充足 张黎明(总后某通信营士官):我的家乡在四川嘉陵江边,我们那里用的电基本上都是水力发电。这是清洁能源,没污染。探亲回家路上,我看到嘉陵江上的水电站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电站像明珠一样漂亮得很。
肖国辉(总后某通信营士官):我去年退伍的一个战友老家在洛阳市新安县大扒村。由于那里地处大山深处,通电难度很大,100多户村民祖祖辈辈靠点煤油灯和蜡烛照明。前不久,他写信告诉我,当地电力部门不惜巨资、克服重重难关终于把电线架设到了村里。通电那天,村里的百姓们搭起了戏台唱大戏,感谢共产党。
我的老家也在河南农村,尽管早就通了电,但在我以前的记忆里经常是拉闸停电,以保障城市和其它重要单位用电,电力紧缺呀!这几年,这种现象基本上没有了。前两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今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用户由于缺电原因造成的停电时间为6分钟;而3年前,这个数字还是令人心悸的9小时25分钟。这样的消息令人振奋呀!
十六大以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建设步伐空前加快,装机连续实现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21个省(区、市)实现了户户通电,增加的电力装机接近前52年的总和,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增加10万多公里,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前45年的总和。(本报记者樊剑英、范炬炜整理)
第 1 2 3 4 5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