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10月12日消息:他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作为第21次南极中山站越冬科学考察队最年轻的队员,经历过15个月的南极科考后,至今仍在海南工作。今年24岁的海南东方籍小伙符志坚称,南极之行让自己领略到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能感受的体验,那段经历值得一生珍藏。
目前,他又为再赴南极作准备,争取今年11月份再次向南极进军。
勇士准备再赴南极 符志坚1983年出生在东方市四更镇,7岁时随父母和姐姐迁居三亚。19岁时,符志坚从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毕业,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三亚地磁台工作。2003年,年仅20岁的符志坚由单位推荐成为南极科考候选人。从2004年10月出发,一去就是15个月,他在南极过了2个春节。2006年,符志坚回到家乡,继续在三亚尽职尽责地工作。
最近,第24次南极中山站越冬科学考察队再次向他发出召唤。最近几天里,符志坚一直在北京,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将于11月出发。
在2004年第一次去南极之前,符志坚和其他候选者曾被送往黑龙江亚布力基地冬训,参加滑雪、攀岩和滑落停止等项目培训,还在北京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业务培训。而这一次,作为老队员,要轻车熟路得多。
10日下午,通过长途电话,记者与远在北京的符志坚取得联系。
记者:你刚刚结婚,这一走就是1年多,怎么能舍得家人呢?
符志坚:我肯定会很想念亲人。可这是祖国需要人的时候,我要服从组织安排,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不能因为自己的小家,误了组织的召唤。
记者:知道自己将再赴南极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符志坚:有些意外。上次回来后我原本以为,南极之行已成为珍藏的历史。没想到这次有个队员不能出发,我接替了他的任务。前几天我已经接受了体检,现在正待结果。
符志坚贤惠的新婚妻子小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符如果再赴南极,她会尽心照顾他的家人,为他解除后顾之忧。
符志坚毕业于省机电工程学校,所学的专业是汽车修理。他的母校老师黄切斋说,符志坚完全是那种“又红又专”的学生,别人是三好学生,符志坚是四好、五好学生!他被选中去南极担负重要任务,老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南极两次历险死里逃生
通过符志坚的讲述,记者了解到很多有趣的“极地故事”。
2004年10月,满载第21次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的“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缓缓驶出。在南大洋南纬45度至60度海域,常年西风不断,气旋频繁,是南极考察必须穿越的地区,被人们称为“魔鬼西风带”。“雪龙”船进入西风带后,遭遇了几个大气旋,11级大风掀起的8米高巨浪压得万吨级的“雪龙”船在海上剧烈摇晃。经过船上人员8天8夜的连续奋战,“雪龙”船最后终于闯出“魔鬼西风带”。经香港、过澳大利亚,历时1个多月的艰难航行后,“雪龙”号于2004年11月27日终于胜利抵达南极。
说起这段经历,符志坚仍心有余悸地说,在大浪中,“雪龙”号东倒西歪,船上很多人开始晕船,和他同屋的队友也因为晕船连续3天没有进食,只能痛苦地躺在床上。符志坚没有出现严重的晕船症状,在船上帮忙照顾其他晕船的队友。他对记者说,自己没有晕船,除体质好外,还可能与从小在海边生长有关系吧。
南极茫茫冰原中,处处潜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
到达南极后,符志坚主要负责在中山站附近进行地磁和高空物理观测工作。因为风雪特别大,人在冰上行走非常困难。从生活的中山站宿舍区到工作的检测室大约300米,有一次他竟然走了1个多小时。那天夜里,符志坚完成观测后准备返回宿舍区,不料猛烈的暴风雪突然袭来,眼前什么都看不见了,符志坚先抱着器材爬到一个雪窝里躲避。半小时后,暴风雪慢慢减弱,宿舍区的灯光开始闪现。冒着风雪,经过1个多小时行走,符志坚在前来接应的队友的搀扶下回到宿舍区。
另外一次,符志坚和2名队友去钻冰芯时途经一道冰缝。要到达对面冰岸,符志坚和队友必须从一块1米多宽的浮冰上踏过。2名队友先后走过去后,轮到符志坚时意外却发生了,他刚踏上浮冰,浮冰就开始往下沉。在队友的大声喊叫声中,符志坚赶快跳上对面冰岸。南极生活有苦有乐
在那片严寒冰雪覆盖之地,南极科考队员穿什么,吃什么,住宿、出行和娱乐怎么样?符志坚非常耐心地解答了这一系列的疑问。
在南极中山站里,有高级工程师、仓库管理员,电工、机械师、气象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工作时,大家坚守着各自的岗位,平时,如同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
“我们过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生活,谁需要什么去领取即可,各取所需,一切免费。”符志坚说,那里的生活虽然枯燥一些,却是非常美好,令人回味无穷的。
出发前,队员们都收到南极之行的御寒衣物,有最好的防寒服、安全工作皮鞋、工作皮手套、防寒面罩等。“在南极时不觉得,回来后才感到,防寒服真的很重,能装两个人进去,因为里面要穿好多衣服,一层又一层的,外套要很宽大才行。”夏天还好,冬天要穿很多衣服,有时要加好几件保暖内衣,外面再套上防寒服。而且冬天要戴面罩,一是为防寒,二是为防紫外线。在南极,紫外线非常强烈,看照片就知道,大家的脸都是红通通的。
吃,对于南极科考队员来说是一大挑战。平时大家有米饭和面食可以选择,肉是不间断的,只有蔬菜就比较难得的。这是因为,补给船来南极一次不容易,一次要送很多东西来,虽然那里是天然的冰库,但一般来说,只有前半年蔬菜才比较充足。为了吃到一些新鲜蔬菜,一些队员就在屋里的温室内培育豆芽菜。
在南极,每隔几个小时,气象员就对气温作出预报,提醒大家一些注意事项。符志坚和队员在中山站时,冬天气候一般保持在零下20℃,最冷的一次竟然达到零下45.7℃。宿舍楼主要依靠煤油发电供暖,屋里气温一般都保持在20℃-25℃左右,同时24小时供应温水。
大家的住宿条件都不错,如宾馆内一样设有床、桌、椅、马桶等。
为了充实业余生活,队员平时经常打乒乓球、桌球,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者看看书和影碟。拿着相机或摄像机拍摄南极风光是队员一大乐事,符志坚拍有很多怀抱企鹅的照片,被亲友们竞相收藏。
符志坚在南极先后过了两个春节,祖国这边最冷的时候,反而是南极最“暖和”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我们把好多张桌子凑到一起,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热闹的年夜饭。”春节期间,中山站都要举行一场热闹的春节晚会,远离祖国的南极科考队员们,欢快地唱歌、跳舞、聊天,自娱自乐以解思乡之苦。大家还举行了包饺子比赛。 (来源: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责任编辑:黄慧敏)